【#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欢迎阅读!

幼儿园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要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健康的体质,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求知欲望。”这种新的教育导向也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的幼儿园要靠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来培养。素质教育对幼儿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高尚的师德风范
幼儿各种素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成人的言行对幼儿的影响常常比课堂教育的作用更为重要。幼儿园教师对幼儿来说是具有权威性的成人。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应体现在:关心和耐心照顾每个幼儿,尊重幼儿,对待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师德,忠诚于幼教事业,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处处都要尊重孩子。教师处处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每一个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尊重孩子的人格,理解孩子的言行,耐心引导孩子,并在言行中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样才能使孩子在良好的氛围中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专业素养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些发展趋势都要求我们更新教育功能,以适应知识化、信息化的未来社会。教师的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也要随之转变。幼儿园教师应树立的
素质教育观念是:了解幼儿、尊重信任幼儿、关心激励幼儿。教师要有创新素质,必须具备多元合理的知识结构。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幼儿获取信息的多渠道性,昔日的文化知识已不能完成教学指导;教师要回答幼儿千奇百怪的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实践,必须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不少幼儿园教师在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如果从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的角度出发来看待我们的教师队伍,感到有部分教师在究竟如何提升专业素养,认清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等方面还有些迷茫和无措。因此,在教学行为还残留着传统的知识传递者的特征,如提问多、启发少,要求多、尊重少。在如何创设让幼儿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成长所需要的适宜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在教学研究上,他们依然习惯于等待别人提供现成的教法作为自己实施教育的法宝。显然,有些教师的行为已很不适应新教育的要求。因此,要说尚处于观望或等待、迷茫和无措状态中的幼儿教师应尽快转变观念,及时转换角色、变消极等待为积极行动,在主动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适应新教育的需要。至于有关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在专家认为:首先应具备专业的行为准则,其具体表现为对幼教的专业信念、理想和职业道德的执着追求,热爱自己的职业并以此为荣。其次,应该以儿童的研究者自居,善于吸收新课程所蕴含的理念,悉心研究儿童,对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是等、靠、要,而是积极主动地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批判性反思,追求教学的最高效益。再次,教师应改变儿童观和教育观,改变师生关系,以幼
儿朋友的身份和幼儿一道为新教育建设者,并在与幼儿的共同学习中提高专业技能,获得专业成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三、提高教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幼儿正处在广泛形成的时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教师的创造型人格对幼儿的创新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应具有性格开朗、自信乐观、好奇心强、兴趣广泛、幽默感强、独立开放等个性特征;且人际关系协调、心理承受能力强,能力效适应生活环境的变化,富于冒险性与挑战性、敢于探索,并能质疑权威、鼓励幼儿超越自己。教师可通过教育与实践的结合,才能真正养成幼儿的各种优秀素质,才能真正懂得实践的意义,通过社会实践,可以拓展幼儿的思考空间,增长社会见识,促进思维的实践性和创新性,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幼儿的“动手”意识、“责任”意识和“敢为”精神,通过关注社会、关心生活、游历、远足、参观访问和劳动锻炼等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养成“人文”素养,勇敢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C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