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中支持大班幼儿持续性探究的材料投放

2022-08-14 23:23: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科学活动中支持大班幼儿持续性探究的材料投放》,欢迎阅读!
持续性,大班,探究,投放,幼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科学活动中支持大班幼儿持续性探究的材料投放

作者:邓叶

来源:《地理教育·当代幼教》2018年第08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探究可以帮助幼儿加深对科学的理解,有助于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科学的情感和方法,形成科学求实的态度、和谐发展的个性。但是,幼儿的自发探究往往具有盲目性、暂时性。要让探究真正成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使幼儿的探究具有持久性,在科学活动中支持幼儿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结合大班科学集中教育活动《连接的秘密》为背景,以材料的投放,浅谈如何投放材料支持幼儿的持续性探究。

一、根據幼儿已有科学经验提供相应材料引发幼儿持续性探究

提供的操作材料是科学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的物化,投放材料的时候应该着眼于幼儿现有科学经验,对幼儿可能的操作结果进行充分预测的基础上投放材料,才能很好的切合幼儿实际或者材料投放充分引发幼儿的持续性探究。

科学经验幼儿科学教育的起点。科学教育应始于经验,经由经验,最终落到经验上。只有关注幼儿科学经验,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才能提升幼儿的认识,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在活动前,应该充分了解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等来确定材料投放的种类和数量,这样才能保证幼儿丰富的可操作材料,活动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例如,在《连接的秘密》中,第一次操作的时候,幼儿尝试用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将两个物体进行连接,提供了如下材料:每人一个瓶子,瓶口和瓶盖分离。提供的材料主要考虑到大班幼儿已有一定连接的经验,并且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操作结果:一是根据幼儿自己的经验猜想两个物体能连接,事实上的确顺利将瓶口和瓶盖连接在一起;二是根据幼儿自己的经验猜想两个物体能连接,但并没有连接在一起。此环节探究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累积,教师对幼儿的已有经验有了充足的预期,使得幼儿能够对材料乐此不彼地进行探究,从而引发幼儿发现螺纹,并且对连接有更多理性的思考和对操作材料有了进一步的探究欲望。 二、提供低结构材料促进幼儿持续性探究

低结构材料,即操作材料可组合、拆分、塑造、无固定的使用模式,根据操作者的操作意图,变幻出各种不同的操作结果。如纸就是一种低结构的操作材料,这类低结构操作材料有如下几个优点:(1)可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如可将纸拧成细细长长的,就像一股绳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qN.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