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秦观翻译

2023-04-06 10:47: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劝学秦观翻译》,欢迎阅读!
劝学,翻译,秦观


秦观劝学原文及翻译 原文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矣,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醒.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释

1本段文字选自北宋婉约派词人秦观的《精骑集·序》。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苏门四学士之一。 2辄:常常。 3诵:记诵,记熟。 4暗疏:默写。 5员:依仗。

6自放:放,放纵。即放纵自流。 7滑稽:诙谐善辩。

8旬朔:古时十日为一旬;朔:每月农历初一。此处指一个月。 9比:近,近来。

10惩艾:惩:戒止、警戒;艾读。即惩治过错,警戒将来。 11殆:大概、恐怕。 12十一二:十分之一二。

13必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阅数次。 14辄:总是,就。

15省:懂得、明了,此处指记住。


译文

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常常就能熟记。默写文章,也没有什么差错。可后来依仗记忆力强自己放纵自流,喜欢和一些能言善辩好饮酒的人交游。一个月中,也没有几天时间看书。因此,我虽然记性好,却常常因为不勤奋而荒废了学业。近几年来,我常告诫自己要发愤读书,对以前的所作所为很是后悔,可精力耗损,恐怕不如过去的十分之一二。每阅读一篇文章,一定要从头至尾看几遍,可合上书后心中一片空白,就再也记不起文章内容了。因此,我虽然勤奋下苦功读书,却常常因为善忘而荒废了学业。唉!毁坏我学业的,就是不勤奋和善忘这两件事呀!最近读《齐史》,看到孙摩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摘录几千条,编为几卷,取名为《精骑集》。啊!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简评

秦观在这篇短文中叙述了他自己年轻时凭借记性好不勤奋苦读,以至后来常因善忘而毁坏学业的情况。告诉我们要趁大好时光,勤奋学习,有所成就,而不应终日玩耍荒废学业。 人物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称苏门四学士,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世称淮海先生。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代表作品:《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他十五岁丧父,自幼研习经史兵书。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最初任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1086),苏轼举荐他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预修《神宗实录》。绍圣初(1094)坐元祐党籍,出任杭州通判,又被贬监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地。徽宗即位后秦观被任命为复宣德郎,之后在放还北归途中卒于藤州。熙宁十一年(1078)作《黄楼赋》,苏轼赞他有屈、宋之。元丰七年(1084)秦观自编诗文集十卷后,苏轼为之作书向王安石推荐,王安石称他有鲍、谢清新之致。因秦观屡得名师指点,又常与同道切磋,兼之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RF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