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朋友圈”的前世今生》含答案

2023-03-06 16:47: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朋友圈”的前世今生》含答案》,欢迎阅读!
中考,前世,专项,复习,语文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朋友圈”的前世今生》

“朋友圈”的前世今生

①近年来,微信风头正健,男女老幼皆会在“朋友圈”里晒晒个人私事,传传八卦新闻。实际上,“朋友圈”并不是21世纪的专属产物,早在几个世纪前,甚至更久以前就已经存在了。

②“朋友圈”的雏形其实是名为albaamicorum的纸书,拉丁文直译为“朋友书”,英文可译为FriendsBooks,即“友人之书”。它堪称当今各类社交媒体的老祖宗,寿龄已高达几个世纪。

③荷兰历史学家苏菲研究了这段有趣的历史细节,发现从1560年起,一些北欧年轻人就开始用这种纸书记录朋友圈的种种。不过鉴于当时的社会风俗,孩和女孩运用这些书刷“朋友圈”的目的各不相同。在当时,男孩通常会被送去欧洲著名的大学机构镀金,拜谒当时的思想巨头、学术大家,“朋友圈”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今天的职业社交网站,其目的是求教方家。一位名叫迈克尔的少年在周游欧罗巴大陆的过程中,就留下了一册极为典型的“朋友圈”纸书。除了记录在各处的旅行见闻外,还包括与贵族会面的图片这样的插图不仅博人眼球,彰显身份。另外,他们还在纸书上面形象地诠释了他对一些古老问题的见解,像我们在朋友圈上发表观点一样。女孩则往往被送去修道院,或者去宫廷做仕女,这有助于她们将来成功成为名媛淑女。虽然不能像男孩那样到处去旅游,但她们也有自己的友谊书。如果说男孩版朋友圈填满了科学家和艺术家笔录,那么女孩版的则更像脸书和微信,晒晒与朋友、钦慕者的通信往来,记点圈内笑话,描绘社交事件的细节等。当然,它不会像日记那样被锁在抽屉里默默珍藏,而是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这给当时社交圈子非常狭窄的女孩们带来了莫大的乐趣。

④这些装饰精美的“朋友圈”记录册和我们熟悉的微信非常相似,区别只在技术层面。“照片”是被画出来的——这比拍照难度大多了,各账号不是转发阅读文章,而是在留言页上写下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诗歌等。这样的“朋友圈”可以帮助历史学家逼真地还原当时的风土人情,甚至还能拼凑出长达400年的关网络

⑤若再把视线放远一些,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人在一千多年以前就热衷于用纸笔搜集好友、同僚的图文信息,并广为分享了。且不说皇亲贵胄、达官名士游



1




历名山大川,即使平民百姓近处郊游、赶集等,也会把这一天感受最深的事情涂鸦记录下来,然后供街坊邻居传看,兴味十足。

⑥古人旅游途中还喜欢在崖壁山石、亭台楼阁等地方题诗刻字,这也是发朋友圈的一种方式,既能体现自己的文化品位,又能获得许多陌生朋友点赞,是颇为风雅的一件事,许多诗词碑刻就是这么成为经典的。传说1400多年前,李白登黄鹤楼,目睹眼前之景,再看崔颢的《黄鹤楼》一诗,大为折服,于是提笔在黄鹤楼上怅然题写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应该算是历代文人墨客朋友圈里最有面子的“点赞”了吧?

⑦正如古老的《圣经》中所言,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现代人自以为时髦的“朋友圈”,在几百年甚至千余年前就已经被中外古人们抢先体验了。

62.下列对“朋友圈”历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人以为时髦的“朋友圈”,并不是现代社会的专属产物,其实很早就存在了。

B.从1560年起,一些北欧青年男女就开始用纸书记录朋友交往的事情。 C.传说唐代李白登黄鹤楼,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为朋友点赞。

D.根据古老的《圣经》所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可知,西方的“朋友圈”是早于中国的。

63.下列对“朋友圈”功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早期,北欧男孩会用“朋友圈”记录游历见闻,“上传”与贵族会面的图片,或者形象地诠释见解,展示自我,彰显身份。

B.早期,北欧女孩会用“朋友圈”晒出自己与朋友、倾慕者的通信,分享社交故事,增加生活的乐趣。

C.古人的“朋友圈”会记录当时的风土人情,当时的人们还会拼凑出400年前社会的关系网络,对历史学家很有作用。

D.中国古人用纸笔搜集、分享好友或同僚的图文信息,老百姓也会把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事情涂鸦记录下来,相互传看,兴味十足。

【答案】

62D 63C 【解析】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LQ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