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赏析精选

2022-12-06 13:04: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宋词三百首·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赏析精选》,欢迎阅读!
滁州,百首,木兰花,辛弃疾,宋词
宋词三百首·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 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 玉殿正思贤。

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 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 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作品赏析

稼轩词多是感时抚事之作,并且词情豪放。即或是送别词,也多是慷慨悲吟,本词即是如此。这首词是作者于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作的。作者借送别的时机,倾吐自己满腹的忧国深情,在鼓励友人奋进之时,又宣泄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慷慨悲凉之情,磊落不平之气,层见叠出。

上阕头三句“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陡然而起,直抒胸臆,以高屋建瓴之势笼罩全篇。苏轼有“对尊前,惜流年〞的词句?江神子·冬景?,此处便化用了但感觉更深沉悲慨 。词人意有所郁结,面对别酒随事触发。本意虽含而未露,探其幽眇,“老来〞两字神貌可鉴。词人作此词时正值壮年,何以老迈自居,心情萧索至此呢?词人存其弱冠之年“突骑渡江 〞,率众南归后 ,正拟做一番扭转乾


坤的事业,不料竟沉沦下僚,辗转宦海。乾道八年他出任滁州知州,乃是大材小用,况且朝廷苟安,北伐无期,旌旗未展头先白,怎能不“对别酒,怯流年呢?〞“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作者身处政治逆境中,对于寒暑易节,素魄盈亏,特别敏感,双眼看友人高蹈离去,惜别而外,另有衷曲,于是浮想联翩,情思奔涌 “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 。〞“都不管 〞和“只管〞道尽“水〞与“西风〞的无情,一语双关。既设想了友人别后归途的情景,又暗喻范氏离任乃朝中局势所致。以西风喻恶势力,在辛词中不乏其例。“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满江红?〕归船何处去?联想更深一层 “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笔锋陡转,变刚为柔,一种浑厚超脱的意境悠然展现出来,前句用张翰的故事,后句用黄庭坚的诗意,使人读之翕然而有“归欤〞之念。此二句当是悬想范倅离任后入朝前返家的天伦之乐。 下阕,转到送别主旨上 “征衫 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 由上阕末句初跌而出,风格转亢,与上面“归欤〞之境构成迥然不同的画面。词人有意用积极精神,昂扬语调,为友人入朝壮色。头二句言友人入朝前勤劳忠奋,三句言朝廷求贤假设渴 “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 〞,好一派君臣相得,振邦兴国的景象!夜里在承明庐修改诏书,又奉命去筹划边事,极言恩遇之深。承明,庐名,是汉代朝官值宿〔犹后代的值班〕之地,词里借指宫廷。这几句寄托了词人的理想,说明愿为光复中原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大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李白?永王东巡歌 ?的气概。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M3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