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基于《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幼儿园园长培训内容、类型、途径与建议》,欢迎阅读!

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园园长的专业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幼儿园园长队伍,深入推进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部于2015年颁布了《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是对合格幼儿园园长的基本素养的规范,同时也为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幼儿园园长队伍和园长培训提供了重要依据。该标准出台是一项具有奠基性与开创性的工作。
一、“先角色后素质”――《标准》之构建思路
《标准》参照了《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的内容体系,并结合幼儿园特点,遵循专业引领、能力为重、广泛适用等基本原则,确定了六大核心工作领域,每个领域包括专业理解与认识、专业知识与方法、专业能力与行为三个维度,共60个指标。
《标准》遵循“职业角色――工作内容――专业素养"思路来构建.从相关研究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已有经验来看,“先角色后素质"研制思路得到广泛认同与应用。斯佩克认为校长有三种职业角色:教育者、领导者(战略性思考)和管理者,每种角色有与之对应的责任.同样,园长也承担此三种角色:领导者是“价值领导”,包括规划幼儿园发展、创造育人文化;教育者是“教学领导”,包括领导保育教育、引领教师成长;管理者是“组织领导",包括优化内部管理、调试外部环境。因此,园长是教育者、领导者与管理者三种角色的有机整合。“教育者"是核心角色,园长自身首先应当是一名优秀教师,不仅教育幼儿,同时也承担教育教师、家长的任务,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园长自身素质与人格会深刻影响幼儿园教育目标与质量;同时,园长也是领导者,需要在宏观上规划幼儿园的发展和战略、制定园所发展愿景、营造园所文化、领导保教工作、引领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各项资源等;园长也是管理者,对内进行人、财、物的调配,还需要协调各种外部关系,为幼儿园发展创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基于《标准》的幼儿园园长培训内容
由于园长集多种角色为一体,其培训内容应不完全等同于各类幼儿教师培训,培训内容应更加全面,所涵盖学科领域不仅为教育学、心理学,还需要涉及管理学、领导学,甚至财务、法律、公关关系等。目前,很多园长是从教师中产生,从单纯的教育者转向三种角色,需要对知识结构进行拓展。另外,为提升园长个人综合素养,发挥其人格感染力量,还应安排通识类内容。
园长培训内容应当以三种角色需求为核心,以《标准》中提出的六项专业要求作为整体构架,将培训内容划分为不同模块。模块一:规划幼儿园发展,内容包括我国学前教育相关政策法规;国内外学前教育现状、趋势与热点;园所发展规划与决策方法与技术等。模块二:营造育人文化,内容包括社会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幼儿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建设;园所文化建设路径与策略等。模块三:领导保育教育,内容包括幼儿园保教目标;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发展目标;国内外保育教育发展动态与趋势;教育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保教工作中运用;幼儿园课程领导;幼儿园环境创设、一日生活、游戏、教育教学活动有效组织与管理;幼儿园教育科研等.模块四:引领教师成长,内容包括幼儿教师教育理想与师德;幼儿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新入职教师角色适应;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幼儿园学习型组织构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培育等。模块五:优化内部管理,内容包
括幼儿园规章制度建设;幼儿园人力资源管理;幼儿园财务管理;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幼儿园安全管理;幼儿园危机管理;学前教育质量评价;园长领导力与执行力实务;幼儿园民主科学管理、人性化管理等。模块六:调试外部环境,内容包括幼儿园公共关系;幼儿园与社区合作实践路径;幼儿园家长工作理论与方法;0—3早期教育;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幼儿园对外部资源开发与利用;国内外幼儿园与家长、社区合作的经验等。 三、基于《标准》的幼儿园园长培训类型
园长培训应当根据学员的不同情况分类,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一般将园长培训分为三个层次,任职资格的岗位班、在岗提高班、园长高级班。 任职资格班的培训对象是准备上任的“准园长”或新任园长,目的是树立科学的办园理念,具备履行园长职责的各方面基本素养。培训内容一般是最基本的幼儿园幼儿保教知识、一日生活安排、幼儿园教育科研等,观摩园所,为帮助其更快上手,可安排一段时间的“拜师”跟岗学习。园长提高班对象一般应在园长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基本能独当一面,通过培训学习新教育理念与相关政策,反思自我管理实践中的经验,进一步开拓视野,探索幼儿园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提高办园质量等.高级园长班学员一般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与水平,通过培训引导园长形成自身独特的管理风格,成为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专家型园长,将来成为地区幼教事业的“领头羊",以推动整体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基于《标准》的幼儿园园长培训途径
园长培训目标不仅有知识学习,还应有能力提升,培训方式应多样化。一般来说,有专家讲座、工作坊、案例分析、园所观摩、影子园长、经验分享、管理叙事等。
专家讲座是“你说我听”式的传统培训方式,以提升相关理论水平、开拓视野,一般就某一专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这种学习方式适合成年人,最为经济,因为可通过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
工作坊在培训中应用广泛,是一种协作、建构的学习组织形式。一般在经验丰富的主持人的引导下进行开放交流某个话题:首先进行信息交流与分享;然后分组进行自由研讨;在此基础上小组汇报研讨结果,最后在关键问题上达成共识或得到更深入的思考.
园所观摩,一般选择优秀幼儿园或具有特色幼儿园作为参观场所,一般是园长介绍园所基本情况、办园理念以及特色等,然后实地考察园所环境、观摩教学活动、游戏、一日生活、特色活动等,然后与园方进行交流等。
影子园长也称跟岗学习,学员园长参与带教园长的日常管理工作,“如影随形”近距离接触,在真实工作场景中,综合运用“观、听、问、思、写"等方式,全浸入式向专家园长学习,在体验中领悟带教园长的管理理念、风格、方式等,让参训园长获得大量直观经验,是对间接培训方式的有效补充. 管理经验分享是在参训园长之间交流各自管理理念与经验,在学员间交流,以充分利用学员中蕴含的教育资源。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JW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