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 渔家傲笔记(1)

2023-03-03 00:48: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范仲淹 渔家傲笔记(1)》,欢迎阅读!
范仲淹,渔家,笔记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1.赏析“异”字(“异”字的作用)

“异”字统领上片的景物描写,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不同,从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为下文勾勒出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做铺垫 2.“塞下秋来风景异”异在哪里? ①气候异(衡阳雁去,霜满地);②声音异(边声连角起,羌管悠悠);③景色异(千嶂,孤城闭)

这都充分说明了入秋以来边塞环境的荒凉,恶劣。

3.有些同学在默写时会把“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雁”写成“燕”,请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这里用“雁”字。

①北雁南飞是塞外秋天特有的景象,用“雁”更符合地域和时令特点。②大雁是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寄寓着思乡之情,用“雁”更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 4.“衡阳雁去无留意”这一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一句诗写出飞去衡阳的大雁,一点也没有留恋的意思,暗示了边塞的苦寒;雁的南归与将士们的不得不留下形成对比,表现战场形势的严峻,为下片写戍边的辛苦与将士思乡之情埋下伏笔。

5.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①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特异的风光。②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

6.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明确:边地的悲凉之声和着军中的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响起,令人悲伤。抬眼望去,群山连绵,烟雾迷茫,夕阳西下,一座孤城矗立,城门紧紧关闭着。 7.“四面边声连角起,千樟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作用。 描绘出一幅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象,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突出边地戒备森严、战事吃紧的特点,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8.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明确:这一句词运用了东汉窦宪“勒石燕然”的典故,表明战争未胜,军事不利,归乡无从谈起,委婉含蓄地表达词人和将士们思念家乡却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心理。

9.“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它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示例一:通过描写绵长悠远的羌笛声和满地白霜,营造凄清的氛围,透露出作者孤寂悲凉的情感。

示例二:选择典型意象“羌管”和“霜”,渲染出萧瑟肃杀的气氛,蕴含着作者的思乡之情。 示例三:“悠悠”写出了羌笛声的绵长、凄清,透露出作者的悲 凉之感。(或:一个“满”字,写出了秋霜之浓,暗示了作者愁绪的浓重。 10.“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含义及情感?

互文,表示将军和征夫都白了头,流了泪,描绘了将士们因功业未成难以归家而不能入睡,哀伤流泪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壮志难酬的情怀以及对朝廷不修武备,不重边功,腐朽软弱的不满。


11.同写塞外风光,本词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描写的塞外风光有何不同?请分别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①本词写出边塞狂风的怒吼、战马的嘶鸣,不断起伏的号角声以及“孤城”的紧闭,点明了战事紧张、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诗人选取“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一系列景物,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画面壮阔深邃,意境雄浑。

12.识记

1)词牌名:渔家傲。题目:秋思

2)本首词是边塞词,全词基调:苍凉悲壮。写作手法:借景抒情 3)词中点名地点,季节的句子是:塞下秋来风景异 4)突出塞下天气极其寒冷的句子是:衡阳雁去无留意 5)写景名句: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个写景名词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异曲同工之妙。

6)过渡句,也是用典故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让 7)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写边塞将士的思念家乡又想建功立业的矛盾心理。

8)主旨句,也是互文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采用听觉,视觉,渲染凄凉气氛的句子是:羌管悠悠霜满地

10)词中表达戎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让。

11)全词用语精炼传神,上片一个“”点明边塞战事吃紧;下片一个“尽显征人无尽悲怆。 12范仲淹的“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渔家傲·秋思》通过写夕阳西下时的孤城之景,点明战事紧张、戒备森严的背景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Em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