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热闹和枯燥的作文》,欢迎阅读!

有关热闹和枯燥的作文
热闹麻痹神经,枯燥滋养灵魂
众所周知,热闹面前,枯燥根本无处落脚。新一代的年轻人们流连于各式各样的热闹狂欢中,将枯燥的生活拒之门外。在这样一场群体狂欢中,乔治·奥威尔“人们终将死于自己厌弃的事物”的预言被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的想象代替了。人们将自己的内心弃置于热闹的冰寒中,不愿沾染半分名为枯燥的养分。
在这之前,人们的生活确实处于一种不可避免的枯燥中。世界性的战争使人们疲于奔命,而战后人们则为创造新世界的设想夜以继日。那时的生活确实得用枯燥来形容,工人们往返于工厂与家的两点一线的生活是这场枯燥热潮的真实写照。人们生活在需求金字塔的最底端,那是连温饱都成问题的脆弱时代。
然而,今天的世界被消费主义与娱乐化席卷。时至今日,我国已实现全面脱贫,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已不是空想,各类新兴产业应运而生,网红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而是一种现象级的群体效应。人人追求新潮的快的,刚上市的苹果11转眼就被12取代,不过一个月手机系统就推陈出新,前一阵受热捧的明星现在已无人问津:这些都是时代的
缩影。那些最刺激的最新鲜的东西源源不断被摆上展柜,麻痹人们本就脆弱不堪的神经。在刹那间,枯燥了无踪迹。 于是如今的枯燥,被指代一切与精彩相悖的事物。你的衣服不够怪异亮眼,你是个枯燥的人;你的手机还是前年的旧款,你是个枯燥的人;你还不知道yyds ,你是个枯燥的人。人们自愿或被迫打上标签,仿佛死神下的判决书。可是这些真的是枯燥吗﹖我想,没有人能用客观的话语肯定。这些所谓枯燥的生活不过是以慢为核心,实现更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载体。
当然,仍然有部分年轻人愿意脱离疯狂而自成一派。就拿以慢生活出名的李子染来说,她的出名意味着人们内心始终保有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在经过热闹的麻痹后,疲软的神经需要枯燥的滋养。在拿手艺人卢正义来说,他做木工的过程无疑是枯燥无味的。却不断有人通过他这种枯燥的行为治愈自己。可见,人们对于灵魂滋养的需求还没有彻底消失。
人们不可避免的被繁华的事物吸引,但拨开泡沫后,人们会发现水始终是平静的。但愿你我都能觅得浮华外的真实,对枯燥的滋养甘之如饴。
点评:热闹固然有趣,枯燥更能滋养灵魂,该篇作者叙述条理,逻辑清晰。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7M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