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做好中学信息学奥赛辅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2022-09-02 15:38: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做好中学信息学奥赛辅导工作的几点思考》,欢迎阅读!
奥赛,辅导,做好,思考,中学
对做好中学信息学奥赛辅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二十四年前,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一时间,计算机教育被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因此,中国计算机学会发起并创建了全国中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后更名为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至今已举办了二十三届。随着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教师都已投入此项教学研究之中。我从事这项工作有一段时间。现就我在中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工作中的做法与各位老师进行交流, 不当之处还希望能得到各位同行老师的批评指正。 1信息学奥赛辅导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1 夯实基础,构建信息学科学合理的理论知识体系。众所周知,信息学奥赛的基础是计算机高级语言。目前,上海、湖南等地市搞信息学奥赛比较成熟,以上地市都用Pascal语言,受其影响,河北、陕西等地的活动也用Pascal语言。Pascal语言具有易学的特点,但是Pascal语言条条框框也很多。好多类型可以自己定义,而且可以几种类型综合定义,这就要求学生对此语言的基础知识必须非常熟练。因此,老师在课堂上必须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不可跨越教学内容。但也要注重速度,做到质量与速度并重,很多学生虽然对计算机感兴趣,但他们中有许多人是初次接触计算机高级语言,开始头几次课要讲得慢一些,使所有学生都能入门,当Pascal语言课程过半后,可以采用赞可夫的高速度、高难度教学的原则,这样可以尽快筛选出最优秀的选手。

12 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深入细致地了解、研究每一位学生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实施的基础。了解、研究每一位学生应该做到了解所有学生的性格,以便于教与学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水平和实际能力,以便于因材施教,对没有能力学习学科竞赛的学生,要及时劝退,以免影响他的正常学业,最终一无所获。并做好这样学生的思想指导工作,我们之所以要劝退没有希望的学生是因为任何学科竞赛活动都是精英教育,不是也不可能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如果学生没有能力,仅仅靠他们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上机个别辅导与全体上课相结合。计算机学科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计算机编程能力不仅包括学生把问题转化为计算机高级语言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包括上机调试程序的能力,因此合理的上机操作很有必要。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不同,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不同,我们倡导尊重差异,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学生上机调试的时候,教师必须盯死学生,及时发现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疏漏,对症下药,及时补救。

13 信息学机教师应该多出去学习交流,不可闭门造车。信息学奥赛在河北省搞得比较出色的是唐山市一中,但对整个河北省来说还处在起步阶段,教师缺乏搞此类竞赛经验,对奥赛的基本理论知识缺乏整体认识,搞不清奥赛辅导内容的重点在什么地方;计算机行业知识更新很快,新鲜事物层出不穷,考试命题很灵活,也很贴近科技前沿。辅导教师多出去听听专家的备考意见,多与外地同学科兄弟院校辅导教师交流,互通有无,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考试要求一直在变,记得刚开始时学生在竞赛需要将程序编译为exe文件,后来需要把程序用文件的方式输入、输出。2006年暑假我们参加了河北省科协在邯郸市举办的信息学奥赛教师辅导班,总结原来的经验,我终于把学生考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考虑清楚全部告诉学生了。后来,竞赛环境又变了,由原来的Turbo Pascal 变为现在的Free Pascal。我在辅导竞赛的几年里,竞赛的要求是年年在变,如果教师不及时获取信息告诉同学们,盲目辅导会造成很被动的局面,甚至在一个小细节上栽跟头,使学生的成绩为0分。 为了达到交流的目的,最近三年我们在寒暑假的时候就带学生去北京、浙江、石家庄等地参加培训、冬令营等活动。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搞信息学奥赛决不可闭门造车。 14 形成有梯度,分层次的学生队伍,保障信息学奥赛的生源。每年新生入学都从中选拔优秀的学生组成信息学奥赛初赛班,教师进行授课,第二学期经过考试从中选拔最有潜力的


学生跟上一届的学生一起上机调试程序,使他们进一步熟悉奥赛环境,上一届的老学生与新学生可以交流思考,相互讨论,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老学生也可以帮助新学生解决上机调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样就形成了传、帮、带的良好状况,有利于学生在奥赛决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15 教与学互动,以学为主,以教为辅”——通过学生自学,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要让学生更好的获取知识,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的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的能力。这一时期,教师应该给学生建议一些书籍,比如:《计算机算法导论》、《信息学奥赛解题金钥匙》等等,让他们有个好的程序结构思想。我经常会在讲授过程中结合不同的题目、结合不同的结构让学生进行比较,这样既加深了记忆,又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教学相长这句话大家都能理解,我们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经过一年的培养,有些学生的水平可能会超过你,这样是你辅导成功的表现之一。信息学奥赛辅导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过程,有时候学生问的问题可能有点难度,可以跟学生一起交流,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学习与讨论中共同提高。

2信息学奥赛课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 合理的导入新课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由旧知识联系新知识,启发学生的解题思路。例如在讲动态规划的内容时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即从一个城市A经过若干个城市到城市E怎样走路程最短,这个问题学生很熟悉,用原来学过的搜索策略就可以解决,然后给学生5分钟时间考虑分组讨论使用学过的方法如何编程序实现,让小组代表发言,然后提高一层次讨论搜索策略在计算此题过程中的不足,最后导入新课:使用动态规划的算法可以弥补搜索策略的不足。

22 辅导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上好每节课。结合计算机学科特点,创设问题情境,设计问题一系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一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成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老师点拨,对发表意见的同学要提出表扬,对观点鲜明、语言精炼的小组要赞赏。

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的教学方式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跟几位Oier去外地学习的时候,听过一节课讲的是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关于图的最小生成树算法。一开始教师就提出一个问题,假设要在n个城市之间建立通讯联络网,则连通n个城市需要n-1条边,应该怎样设计,使施工费用最低的前提下建立这个通讯网。五分钟后,小组讨论。有的同学提出要通过增加地铁停靠点到一个集合的方式,也有同学提出增加成本最低路线到一个集合的方式,其实学生已经得出了问题的结论,他们说的增加顶点到一个集合和增加边到一个集合的方式分别是Kruskal算法和Prim算法,这时教师在原来基础上再次提出了两种方式的优缺点对比和分析这一问题。我们看到由于题目非常接近生活,同时内容是平时没有留心但认真思考后又能找到结论的问题,所以课堂上分组时学生讨论的非常认真和投入,通过讨论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自觉地完成了知识的建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8w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