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马克思论文如何看待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欢迎阅读!

如何看待两岸文教交流与合作
台湾问题有史以来是中国最主要的,也是最需要值得关注问题。一直以来,大陆和台湾纠葛的关系牵动着两岸人民的心。如何改善两岸的关系是我们当下应该深思熟虑的问题,也应当是要迫不及待解决的问题。就现如今的两岸文教交流与合作,我有如下的想法。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孕育着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两岸关系发展不仅需要文教交流的动力,更需要强有力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的支撑。开展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对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起到了基础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要作用。因此,两岸的文教交流与合作,无疑是有着积极的作用。
两岸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的蓬勃发展,有效地促进了中华文化在海峡两岸的传承与创新,对缓和两岸关系,增进两岸同胞的理解和感情,特别是对两岸青少年之间的心灵沟通,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海峡两岸的长期阻隔,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岛内某些政治势力出于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不遗余力地推行以“文化台独”为基本内容的所谓“去中国化”运动,严重污染了台湾社会,搞乱了部份台湾民众的国族认同,两岸同胞之间至今仍存在着许多的误解和隔阂。不仅如此,关乎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的两岸文教交流与合作,相对于经贸交流与合作来说,已经明显地滞后。当前两岸文教交流与合作的“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政策措施的不对等。多年来大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积极鼓励和推动两岸文教交流与合作。而台湾方面,虽然自两年前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积极推行两岸开放政策,但由于岛内政治因素的干扰,李、扁执政时期沿袭下来的大量限制两岸文教交流的政策和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的检讨和调整。
二是交流规模的不对称。大陆赴台文教交流的次数和项目,要远多于台湾来大陆的次数和项目。
三是交流领域的不平衡。两岸文学艺术领域的交流,要远多于其他领域的交流。特别是两岸教育领域的交流,基本上还处在准单向交流的不正常状态。
四是尚未建立合作机制。相对于《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在密锣紧鼓地加紧协商谈判,并预定于今年五、六月间正式签署,而有关两岸文教交流合作协议的协商谈判,目前尚处在研究、探讨的阶段。
总之,两岸文教交流与合作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除了少数领域,应该说大多数领域目前还远没有实现常态化,更谈不上制度化。
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势头正猛,两岸同胞大交流、大合作的局面已然形成。毫无疑问的是,作为“经济基础”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在此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文教交流与合作—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核心因素”,应更加重要。因此,全面推进和深化两岸文教交流与合作,不仅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向纵深迈进的迫切需要。而协商签署两岸文教交流合作协议,建立两岸文教交流合作机制,则是推动实现两岸文教交流合作正常化和制度化的重中之重。
两岸关系的全面改善与发展,已为拓展和深化两岸文教交流与合作营造了良好环境和条件,我们务必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并且要建立良好的文教交流合作机制,促进两岸的文教交流与合作,携手建设好两岸中国人的共同家园,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8fY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