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论文

2022-08-12 02:52: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金融学论文》,欢迎阅读!
金融学,论文
金融学论文

一、关于金融学实验教学

居于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具有第一和持续的推动作用。实现金融的这种推动作用,从而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金融生态,同时具备足够能力抵御内外因素的扰动,一个根本性的前提就是要有大量高素质金融从业人员。这些高素质的金融人员,最终来源只能是大学教育只有培养出高素质的金融英才,才有可能创造出强大的金融业。进而只有依赖强大的金融业,在当今金融一体化与国际化下,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的和平崛起,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培养金融人才,大学的理论教学固然重要,然而金融专业的实验教学亦不可或缺。在一定程度上,当前的中国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更凸现出其重要性与紧迫性。其原因有三:纯粹的金融理论既来源于实践,又最终要回归实践,而实验教学则是沟通二者的一道重要桥梁,此其一;金融实务界,金融技术与业务,更凸现其重要性,而金融学本科教育产品,主要面向金融实务界,而非纯粹理论界,此其二;最后,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开放,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与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金融实务人才。所有这些都表明,金融学的大学教育除了要进一步强化理论教学之外,实验教学需要大力超前发展。

然而,通过我们的实地调研与考察发现,我国金融专业的实验教学恰好严重滞后于理论教学金融学专业的实验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认识偏差,二个瓶颈,三个实践过程失衡

二、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的认识偏差

传统意义上,金融学属于文科性质的科学然而事实上,尤其是在当代意义上,金融学更属于一门实践科学金融学。并不如历史地理或者语言与文学属于纯文科性;它的学科应用性质更决定了其实践性。金融学面对的金融业,术性非常强,无论是从银行到保险,还是从证券到信托,无一不需要特殊的技术性与操作性技能。这种实践技能,本身就是金融职业的重要内容,而不仅仅是一种辅助工具。

有鉴于此,我国大学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就需要理论与操作性实践的并重。然而从我国金融学专业的教育现状而言,还远远没有实现这种并重。对于实现操作性的实验教学存在巨大的认识偏差,金融学作为文科专业,实验教学不重要。或者至少重要性不如理论教学这种认识偏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方面,金融学专业的实验教学并没有像自然科学一样,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充其量,实验教学仅仅是作为让学生了解其中的金融理论而附加的教学活动。实验教学既没有作为单独的系统化专业课程也没有单独的学分要求。由此不难理解,我国国内金融学专业教育中,实验教学这一块并没有作为一个专门的课程,予以系统规划。

另一方面,金融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投入极少。随着我国对高素质金融人才需求的剧增,开设金融专业的大学也越来越多。但是实验教学这一块的投入并没有到位,相反不少高校把金融学专业看成是投入少,产出大的一个好专业。就笔者所了解的几所“211”重点大学而言,金融学专业教育虽然建立了专门的实验室,但是整个实验室的配套以及后续资金投入相对严重不足。这种结果则是,虽然建立了专业实验室,但是实验室在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上的特有价值远远没有发挥


出来。

这种认识偏差以及上述体现,也直接导致了下面的瓶颈

三、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的两大瓶颈

当前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存在两大瓶颈金融学专业的实验教学发展与质量提升无疑是两个重大的阻碍因素。 第一个瓶颈是,金融学专业的实验教学缺乏统一规划的教学大纲与通行的高质量教材。前面已经述及,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并没有成为培养方案中的正式课程全国也极少金融学实验教科书。相反,自然科学中的物理课程都有专门实验大纲与指导书。金融学专业的现状是,它没有全国规划的实验大纲与教材,相关教师只能无米之炊高校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普遍依据教师个人的专业理解,进行教学大纲的编排与实验教学内容的选编。以《外汇市场业务》为例,真正符合大学教学的高质量教材暂时还没有。这个瓶颈的后果是,实验教学缺乏相对科学可行的依据,也没有规范的标准,教师的主观性成分较多。这无形中降低了教学的效果,也降低了教学的效率。更为严重的是,降低了实验教学在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方面所发挥的应有作用,从而也直接导致了我国金融人才培养不太理想的尴尬局面。

第二个瓶颈则是,高校普遍缺乏金融学专业的专任实验教师。金融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有着与理论教学不同的规律,从而也需要有不同背景与技能的专业教学指导人员。但是从目前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高校的金融学教师普遍理论化偏强。而实验技能较差。承担金融实验教学的教师,基本上都是承当相应课程理论教学人员。例如,《银行信贷》的实验,则由该理论课程的教师担任。其他相关实验教学内容,也大抵如此。这种双肩挑的教学模式,无疑对金融学专业的大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个人精力有限,职业背景不同,相当部分教师并不适应这种双肩挑的实验教学模式。大学对教师的人行门槛比较高,例如“211”大学,没有博士学位的人员基本上进不去,也不可能承当教学任务。从而,有实践背景但如果没有博士学位的金融界人士,也难以进入高校担任专任实验教师。最终,大学的教师基本上都属于学院派,来源于实践部门的人员奇缺。根据我们对几所高校的调研,90%以上的金融学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来没有在金融工作过。这个瓶颈与上面第一个一样,也降低了金融实验教学的效果,极大影响了我国金融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

四、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三大失衡

除了上述问题,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三大失衡,从而进一步恶化了我国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的效果,并导致金融人才培养不尽人意。

第一个失衡是,注重个体而非系统。金融学实验教学零散分布于各门课程而非整合在一起。当前各高校金融学实验教学普遍的做法是,把实验教学混排在理论教学之中。例如,证券投资课程,实验教学安排在理论教学结束后的一周,或者两周之内集中进行。又如。外汇市场业务课程教师先做理论性的教学者基本知识的教学然后集中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并不利于金融学人才的全方位、综合性的素质培养。学生得 到的金融实验知识与技能,只有孤零与散乱。同时,由于各门理论课程安排在不同学期,从而学生也只能在不同学期参与实验教学这种安排,相当程度上降低了实验教学的互相补充与促进的强化效果。结果则是,学生对实验教学金融学的综合技能依然缺乏完整


统一的认识与训练。 第二个失衡是,注重浅层次,欠缺高层次。实验内容只注重简单操作,而缺乏理论指导下的情景应用由于金融业的特殊性,校内大学生金融机构实习以获取金融实践技能,并不是一条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式。而各高校更倚重建立金融实验室,用以培养既具有理论金融知识。又拥有金融践知识。并能很快适应金融业实际工作需要的人才。但是高校金融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更多的时候是教会学生会使用相关计算机软件,而非金融业的实践操作。譬如,银行会计课程高校利用相关软件让学生知道银行业会计的基本处理程序。至于面对一项银行业务,该如何具体操作,学生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辅导与训练。这表明。这种实验教学充其量属于金融实验教学的浅层次。高层次的实验教学需要建立在浅层次之上,对学生进行真正理论指导之下的实验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实际分析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完全弥补金融学专业应届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的通病。

第三个失衡是,注重金融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开发或配备。金融实验教学不但需要一流的实验硬件设施,例如足够数量的电脑以及通畅的网络设施,更需要相应的教学软件硬件方面,高校基本上都能配备当时最高水平的电脑但是,软件方面,建设明显滞后。金融教学软件的来源渠道有两个:自我开发与商业购买。自我开发,对于金融学专业方面的老师而言,可以说勉为其难,或者根本不可能。因为,对于大型专业软件的开发,需要专业的计算机程人员,而且需要一个编程的团队,专门进行开发与研究显然,金融学专业的教师并不胜任这项工作。同时,软件开发,非一朝一夕所成,耗时巨大。显然,这也并适合于自我开发。由此,商业购买也就成为一条退而求其次的可行选择。然而从实际应用而言,商业软件的使用并不十分顺畅。这其中的原因是,商业发人员难以满足既懂计算机编程,又兼金融理论应用实践知识的综合要求。终,高校花数十万购进的软件并不是非常适合实验教学所需。同时,软件如果一旦使用不畅,或者出现问题,更新修复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教学顺利开展。此外,金融学专业的实验软件之间,也基本上属于条块分割。这既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也增加了实验教学的投入。后者对于文科专业发展失衡的高校而言,显然是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与质量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事实上,从我们调查情况来看,高校建立金融实验室以后。每年用于更新硬件设备,尤其是更新软件,提高软件水平的投入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2010级会计3

张可欣 2010137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8f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