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王昌龄《采莲曲二首》之二中“乱字的三种解读》,欢迎阅读!

主题词:解读 乱 杂入 争先恐后 慌乱
对王昌龄《采莲曲二首》其二中“乱“字词义的三种不同的解释,引出三种对诗歌主旨的不同解读,下面就是我对这首诗中“乱字的肤浅认知,希望对各位多方位理解本诗有所裨益。
《采莲曲二首》其二原文: 《采莲曲二首》其二?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是乐府旧题。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域风光,采莲女劳动生活场面,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王昌龄这首《采莲曲》表现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呢?
对这首诗的前两句,历来释家大同小异。关键是对第三句中“乱”的解释。它决定了这首《采莲曲》的主旨。
第一种,主流解释。以《唐诗鉴赏辞典》为例,刘学锴先生就把“乱”字解释为“杂”和“混”,诗中的“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刘学锴先生接下来对整句的解释为:“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解,只有再定睛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少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详见《唐诗鉴赏辞典》120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版)由此得出这首诗的主旨: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描写了采莲姑娘的美丽容貌,以及江南采莲姑娘的劳动生活和青春欢乐。诗歌巧妙地将采莲女的娇容与大自然的美丽融为一体。
第二种,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编者之观念。
我们先看编者对“乱入”的注解:“乱入”,“争先恐后地进入”。那“乱”自然就是“争先恐后”之意。顺着这个思路,采莲女就不是一个,而是一群。她们“轻舟竞采,繁忙不息”,应该是正进行着一场“劳动竞赛”!诗歌的主旨和第一种也差不多,不过重点是表现采莲女的“繁忙不息”的劳动场面。编者大概还是受唐朝诗人崔国辅《采莲曲》的影响。 《采莲曲》?崔国辅 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 相逢畏相失,并著木兰舟。
其中“金塘水乱流”的“乱”字,就是表现采莲男女争先恐后,轻舟竞渡的劳动竞赛场面,这大概和编者的注解相吻合。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8M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