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2022-10-24 02:06:3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欢迎阅读!
弗洛伊德,幼儿教育,人格,启示,理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幼儿教育的启示

作者:杜亚婷

来源:《文化研究2015年第05

摘要:人格发展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阶段为幼儿人格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对幼儿教育提供了诸如重视早期经验、培养健全人格、重视欲望的满足、进行性教育、提供发泄途径等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人格发展理论 幼儿教育 启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作为现代西方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在西方世界掀起了一场庞杂而持久的精神分析运动。人格发展理论作为精神分析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作为个体的人如何以本能为基础和动力,进而成长为具有社会属性和文明标志的人的历程。他断言,成人一切倒错的倾向都起源于儿童期。”[1]因此,全面了解其人格发展理论对学幼儿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概述

弗洛伊德看来,人格发展就是性本能的发展,性本能不仅是人格发展的动力,其发展所经历的历程也是人格发展的历程。人格在发展过程中都要经过一系列心理——性欲阶段,即口腔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口腔期一般从出生持续到一岁。弗洛伊德认为,幼婴的吮吸活动显示了最初的性欲冲动。与嘴唇和口腔相联系的主要有摄入、含住、撕咬、吐出、紧闭的5种主要的活动方式,这都可能成为某种人格特征的原始模式。肛门期大约在幼儿1-3岁时期。这个时期的儿童感兴趣的是排泄,这种排泄因消除紧张的根源而使人得以松弛。幼儿通过排便训练,使不随意的排泄反射逐步变成可控制的,这是幼儿与外部纪律或权威的第一次重要接触,体现了本能发泄和外部阻碍间的冲突,其结果必然会给人格结构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生殖器期在幼儿3-6岁阶段。儿童在这一阶段发现两性的差异,变得依恋父母中异性的一方,男孩产生俄狄浦斯情结,女孩产生厄勒克特拉情结。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情结是性心理发展的起点,不能解决对异性父母的乱伦之爱可能会导致后来的神经症。[2]由此可见,儿童在该阶段形成的对异性的态度会影响其以后生活中与人的相处。第四阶段发生在儿童6-11岁阶段,这个时期儿童性的发展可以说是相对平静的。男孩只对男性的事物感兴趣,不理睬女孩;女孩只对女性的事物感兴趣,不喜欢男孩。人格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生殖期,大致从11岁至成年。在这个阶段中,性兴趣复燃,性冲动寻找到了新的目标,异性恋爱的行为开始有明显的表现,并通过各种活动向着准备结婚和建立家庭的方面发展。 二、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841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