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基于心理学视角的家庭教育》,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心理学视角的家庭教育
作者:王育恒
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9年第08期
摘要:家庭教育不仅对于孩童的个人成长,甚至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義。它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个具有多重属性的复杂过程。本文从心理学领域的主旨出发,旨在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家庭教育的理念。文章认为,将心理学的主要思想运用于家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有助于全面地开展家庭教育,使受教育者,即孩童在心理素质、知识养成、思想道德、文化修养等方面的能力齐头并进,继而进一步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家庭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23-0039-01
家庭氛围由很多因素构成,如父母的价值观、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教养方式、父母之间的感情、亲子关系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对孩子的影响不但是潜移默化的,而且是永久的。因此,家庭教育不仅是孩童成长的第一阶段,它对孩童以及每个受教育者人生的影响可谓根深蒂固。人们甚至公认,家庭教育对于孩童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学校教育无法取代的。与此同时,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为了让孩子在将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许多父母希望孩子所谓的赢在起跑线上,从小就对孩子进行了严格的,以高分成绩为导向的应试教育。殊不知,这样的家庭教育实际上“忽略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导致不少青少年自我接纳度低、情感脆弱、意志犹疑、行为失范”[1]125。就此而言,提升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应试教育。本文拟从心理学的主旨出发,较为系统地阐释心理学视角关照下的家庭教育理念。
谈起心理学,人们自然容易联想到精神分析学派的奠基者弗洛伊德。尽管以弗洛伊德为典型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并非一门教育科学或教育哲学,但它以对于人性的独特见解为人类的教育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众所周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意识内容的科学。在心理学的领域里,由感觉而生的情绪、思维和意志,以及理性的意识等等常被视为人的精神世界的特点,甚至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然而,纵观传统的家庭教育乃至学校教育,人们却经常只注重物质化的知识部分,而忽视孩童的身心特征及内在需求与动机。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心理学理论向人们揭示了一个隐秘的新世界,对上述传统的教育观点提出了挑战,并引起了许多反传统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兴趣。通过该理论,弗洛伊德强调了他对于孩童终身发展的重视。他坚信人的心理和精神素质的养成实际上可追溯到童年时期。弗洛伊德甚至认为,成人的人格模型是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形成的,并且在5岁前后就完全定型了。由此可见,始于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绝不能置心理因素而不顾。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7m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