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2022-10-31 08:07: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庭教育》,欢迎阅读!
家庭教育
家长学校专刊

敬爱的家长: 您好!《家庭教育专刊》与您交流已经近一年了,通过它,我们与您共同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共同探索教育的规律,把握教育的方法;通过它,我们试图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学校的工作,参与

学生的教育。欢迎您提出宝贵的意见,真诚希望《家庭教育专刊》能够帮您解决教育的困惑,由衷希望在学校和您的共同努力下,一中、育华的孩子们都能成材!

塘沽一中、育华中学德育处 高一军训工作圆满结束 810日—19日,高一年级为期10天的军训工作圆满完成。本次军训时间较长,学生数量较多,天气炎热,困难重重。但德育处和高一年级组长、班主任们齐心协力,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了军训任务。为使高一学生上好入学第一课,所有老师加强管理,力求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纪律作风,力求班级能够形成良好的班风。严格的管理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高二劳动实践工作顺利完成 918日——28日,高二年级第二次劳动实践工作开始展开。因为学生经历了一次劳动实践活动,所以德育处高度重视,分别召开了学生会、教师会、德育工作人员会等,向老师、工作人员、学生反复强调纪律要求。在劳动实践基地,班主任们克服种种困难(如王浩莒、韦东欣老师孩子较小;许丽君等老师的孩子需要照顾等;付云巧老师身兼年级组长、班主任工作,非常忙碌;王文硕、盛世彬、胡贺军老师还为学校承担困难,帮助王新、宋亚南老师带班),顺利完成了这项工作

成人宣誓仪式教学生做负责的成年人 918日,2004高三学生举行了成人宣誓仪式。上,王书记做了《践行八荣八耻,做负责的一中学生》的讲话,勉励高三同学树立起“从我做起,做负责一中人”的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尊重师长、团结同学;诚实守信、宽以待人;勤奋学习、努力登攀。高三11班潘昊穹同学做了学生代表发言。会后,高三同学还进行了签名活动,大家纷纷表示,成人以后,就要肩负起对国家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以及对个人前途命运的责任。

我校高中四名班主任获得光荣称号 金秋时节,嘉讯频传。我校高中四名班主任获得光荣称号。她们是:肖伟华老师荣获区十佳班主任光荣称号;贾玉明、毛海棠、李娜老师荣获区百名优秀班主任光荣称号。

德育课题开题论证会获得圆满成功 1011日,我校德育课题《学生自主教育、主动发展研究》开题论证会暨全区推动会在我校召开。大会由姜主任代表学校做了课题报告展示,年级组长赵雅娴老师代表子课题负责人做了讲话,高一一班窦艳老师作为课题研究的实施者代表做了典型发言。本次活动得到教科室刘学梅主任的大力支持。与会的专家对我校的科研课题给予了中肯的评价。许多兄弟学校对论证会非常感兴趣,纷纷表示要向我校学习

本月的主题班会异彩纷呈 9周一,全校各班均召开了主题班会《我成长 我负责 我与滨海新区共发展》。德育处提前做了细致的安排,很多班级认真准备,组织有序,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果。特别是结合我校的自主教育研究课题,“让学生动起来自主管理是不少班主任研究的方向。很多班级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并能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活动进行得生动而热烈。

艺术节活动丰富多彩 本月,我校校园艺术节拉开了序幕。本次艺术节由团委、德育处、体卫三个部门联合承办,内容安排得丰富多彩。DV大赛、篮球联赛、辩论赛、朗诵比赛、键球比赛、健美操街舞大赛、flash制作大赛等都已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学生们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去,充分展示了一中、育华学子青春的风采。

文明学生评比顺利完成 根据上级领导的布置安排,一年一度的文明学生评比工作开始了。经过德育处周密的布置安排,在所有班主任的密切的配合下,评比工作顺利完成。经过评选,王蕙等60名同学获得了市级文明学生称号;李琳琳等140名同学获区级文明学生称号;王晓颖等455名同学获校级文明学生称号。

观看《网络少年》,倡导网络文明 1022日下午130分,在塘沽大剧院,全体高一学生观看了电影《网络少年》。德育处高度重视这一活动,特别关注安全教育。据此,观影前,德育处做了安全预案,并分别召集了德育人员、班主任会议,要求大家高度重视,周密安排。观影当天,学生集合速度快,老师组织到位,学生观影文明。这次活动起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家长感谢董奕曼老师 日前,学校受到家长的一封感谢信,主要是对高一6班的董奕曼老师表示感谢。原来,她班中的一位外地学生十一期间生病了,由于家长身在外地,无法赶来,董老师得到这个消息后,亲自带领他上医院,对他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家长非常感动,对老师崇高的师德表达了敬意。其实,我们很多班主任正像董老师那样,将一颗爱心投注到学生身上,董老师只是其中的一个。学校向所有的班主任表示感谢,感谢你们的辛勤工作,感谢你们的无私奉献!

龙志军老师的案例被德育刊物收录 龙志军老师的案例《花开时节护花难》被德育刊物收录。我们希望全体班主任都能注重反思,并随时记下自己的感悟。德育初将不遗余力的帮助大家,并努力创设交流的平台,为大家提供展示的舞台。



2006 第四期



教育专家妙论家庭教育新理念

“高雅的家庭教育才能培养出高雅的孩子!”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教授这样认为。

“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是家庭教育的内核。”关教授首先用四句话概括了现代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智育抓不好会出次品;体育抓不好会出废品;美育抓不好会出低档品;德育抓不好就会出危险品。关教授认为,现在家庭教育面临的最大困惑是“知行脱节”,家长们老是抱怨,他们一直把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告诉孩子,可社会上的干扰太多,总把他们设想的计划毁掉。关教授认为,在家庭教育中,与其把一大堆孩子无法理解的道德训条灌输给他们,还不如培养孩子的道德选择能力,让他们自己去辨别,去比较,去批判。

“凡是孩子喜欢的,家长也要适当涉猎。”关教授讲了一个故事,一名初中女孩迷上了言情小说,母亲知道后大加贬斥。女儿反问母亲:“妈妈,你看过言情小说么?”母亲一时语塞,女儿立刻顶了一句:“你没看过怎么知道不好?”关教授说,“相近的思想相吸”,现在的孩子喜欢流行歌曲,喜欢电视剧,喜欢卡通,喜欢F4,如果家长一点都不了解,就很难与子女沟通。他建议,父母应适当走进孩子的世界,就他们关心的东西展开交流、探讨甚至争论,在亲子互动中明辨是非。当然,家长的“进入”并不是给孩子绝对的自由,主张用名剧、名著、名画、名曲来约束孩子的生活轨道,这不仅对孩子,就是对整个家庭都是有益的。

“孩子提十条要求,最多只能满足七条。”关教授指出,现代社会诱惑太多,竞争太激烈,要鼓励孩子竞争,但不要攀比,要教会孩子“节制欲望”。“贪官十个有九个都是欲望膨胀,”关教授说,“现在的孩子容易狂妄,家长要让他们知道,世界上不是什么都可以得到的。”因此,家长给孩子设定的目标也要适当高一点,让他们伸手摸不到,跳一跳又能够摘到。

“天天干才能有义务感。”现在很多家长用家务劳动来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实践能力,关教授指出,家务劳动不应是救火式、临时性的,应该通过长期的、规律的家务劳动培植孩子的义务感和责任心。关教授特别欣赏日本的一句教育口号:“不要给别人添麻烦!”这和中国古代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蕴含着相似的家庭教育理念。关教授主张,家庭中应实行家务劳动承包制,父母和孩子都要有明确的分工,谁没干活就要得到相应的惩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一种对家庭、对社会的义务感。

“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缺点。”关教授主张对不听话的孩子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是在道德问题上不听话,要坚决反对;如果是因为淘气不听话,家长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是思维上不听话,则要予以支持和鼓励,甚至允许标新立异。关教授认为,总的说来,对于孩子听话的问题,家长应该遵循“行为上严,思维上宽;小时候严,长大了宽”的原则。

“父亲是高山,母亲是大海”。中国的孩子从小到大几乎都在女性的关怀下成长,从妈妈、幼儿园阿姨到学校老师,女性教育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关教授认为,父亲在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男性所具备的自立、勇敢、逻辑思维、活动能力等品质,对于孩子成长来说甚至更为重要。大海带给人温情和浪漫,但高山的挺拔和坚强却能够撑起孩子成长的脊梁。 我们曾经被父母所伤害(一)

模仿的动力是爱 所有的人都尝试过脱离父母的模式。但是有一种潜在的力量会使我们不自觉地模仿他们。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认同:孩子是通过父母的言行来建立自我概念的。在孩子与父母之间,有一种很微妙的关系——孩子对父母的看法是由父母教出来的。在生命最初的10年里,父母是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物,他们教导孩子如何适应外部世界的种种状况。

简而言之,一个人不可能逃避父母的影响。我们有一天会突然发现自己竟然在重复父母一成不变的几句唠叨,在面对某些境遇的时候自己会有与父母相同的反应,而且自己的某些行为和父母如出—辙。

我们是如何被父母伤害的 任何一个孩子都无法接受父母的缺陷和不正常,因为小孩子本身是无助的和依赖的,根本没有能力面对父母不完美的事实。大自然给予了孩子一种自我保护,保护的方式就是他们拥有一段以自我为中心的岁月,在这段孩童岁月中,让他们具有许多神奇而不合逻辑的思考方式。这些方式使孩子把父母理想化,而把错误及缺陷归于自己,这样才能

于是,不合格的父母在掩饰自己不良情绪时,会把负罪感与羞愧感无意间转嫁到了孩子的心中。孩子会依照父母对待他的方式来对待自己,如果父母经常斥责孩子的坏脾气,那么当他发怒的时候,他就会觉得耻辱。直到成年后,他也会对自己具有的一切发怒和悲伤的情绪感到羞耻。

就让我们来看看,父母是怎样伤害了孩子吧。

情感侵犯:如果父母总是对着孩子尖叫、怒吼,就会让孩子失去自尊,体会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情感的侵犯也会表现在父母超级严格的要求,或者完美主义的行为方式上。这样的父母会让孩子觉得,无论自己做什么,都赶不上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自己无论说的、做的、想的,没有一样是被父母肯定的,自己永远是错的。

而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通常是自卑的,于是他们把对孩子的控制、责备和完美主义的行为方式作为家庭的规则。

身体侵犯:身体侵犯也会造成精神上的创伤。一个被殴打、被命令去拿处罚自己的器具的孩子很难相信自己是特殊的、美好而又独一无二的。当孩子被父母的暴力侵害时他又能怎样呢?身体上的伤痛促使他在内心了断了和父母的那份默契关系。



教育孩子,你伸“拇指”还是“食指” 说到对孩子的教育有这样一种说法:西方是“拇指文化专拣孩子的优点,竖起大拇指表扬;东方则是“食指文化专挑孩子的毛病,伸出食指指责。

邻居的小孩小霞,是个高三学生,聪明懂事,可就是个性不强,缺乏灵气。父母对她的期望值很高。严厉的管教,使得孩子脸上终日布满与她年龄不相吻合的老成和焦虑,缺乏青少年应有的笑容。小区里许多孩子都属于小霞这个类型:“家教过度”,堵死了他们智慧的“巧眼”教育要留有“空白”,要给孩子必要的自主时间和空间,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和发展。

教育需要大眼光。大眼光就应该拉长一点“焦距”。焦距拉长了,才能看到学生的全身而不是局部,才能在分析他们的优点与缺点、长远发展与短期发展等问题上客观公正,才能因人施教,宽严适度。按说家长应该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但是有时候因为他们看孩子太近,反而看走样、看失真了。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的缺点如数家珍,对明显的优点却视而不见。这便是中国家长容易犯的通病。 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运用不同“指头”,赞贬交替,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对于中国家长无疑是鼓励多伸拇指,少动食指,将食指换成拇指。应该怎样赞美呢?首先,要坚持原则。由于溺爱,有些父母无原则地对孩子的种种行为加以赞美,造成他们是非不清、骄横跋扈。其次,要掌握火候。孩子做完某件事或正在进行中,就应当给以恰如其分的赞美和鼓励。第三,要就事论事。应该赞美他们的具体行为。第四,要当众赞美。因为,一旦把孩子的成绩当众传播了,就是双重的奖励。第五,要掌握分寸。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不要重复赞美某件事情,当养成良好的习惯之后,就可以适当减少对他们这一方面的赞美。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但不能主宰他们。他们有自己的个性、志趣和意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独立性将越来越强,越来越需要父母师长对他们的尊重,越来越需要自由发展的空间。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7XJ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