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0-1岁婴儿饮食习惯培养——讲义》,欢迎阅读!

0-1岁婴儿饮食习惯培养——讲义
一、婴儿进食行为
婴儿进食行为的发展基本包括吸吮与吞咽的发育、咀嚼、用勺进食,以及用杯饮水等。
1. 吸吮与吞咽的发育:新生儿就已具备吸吮与吞咽功能,这些功能主要靠他们先天性的反射完成。婴儿能进食固体食物意味着其主动吞咽行为发育较成熟,通常5-7个月的婴儿能用嘴和舌的活动吞咽较软的食物。
2. 咀嚼:口腔有节奏地咬合、滚动、碾磨的运动,是婴儿进食行为里非常重要的技能。6-7个月的婴儿可接受切细的软食,而8-11个月是培养孩子咀嚼功能的关键期,不同性状的食物,包括泥糊状、羹状、碎末状、颗粒状、条块状等,可帮助婴儿逐步学习吞咽、咀嚼能力,有效减少幼儿阶段常见的进食问题,如吞咽困难、进餐慢等。 3. 用勺进食:用勺进食比用奶瓶喂辅食,更能够促进儿童进食技能的提高,有效减少婴儿进食行为问题的发生。多数婴儿在5个月左右开始可用勺进食。
4. 用杯饮水:部分婴儿在6个月左右可以开始学习从杯中饮水或奶,2岁左右的幼儿能熟练从杯中饮。
二、不同月龄段婴儿进食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与策略
1. 6个月前咽汁液状食物。刚出生的新生儿就已具备吸吮与吞咽功
能,如觅食反射和吸吮反射等,这些对建立正常的母乳或人工喂养十分重要。
2. 6-8个月学会吞咽泥糊状食物。通常6-8个月的婴儿能用嘴和舌来吞咽较软的辅食,这意味着其主动吞咽行为发育较成熟。最初添加的泥糊状辅食如米粉稀糊、果泥和菜泥等,最好放在婴儿碗中,使用婴儿小勺喂。开始调得稀一些。
3. 8-10个月学会咀嚼羹状、颗粒状食物。添加辅食泥后, 家长应把辅食性状逐渐过渡到颗粒羹状,如稀米粥、烂面条等,进而过渡到较大的颗粒羹状,如碎菜肉末粥、面片汤、疙瘩汤等。这个阶段食物的制作颗粒要由小到大(开始添加时尽量和大米粒大小相当),煮得要软,要有水分能流动。
4. 8-11个月开始食用手指食物。指婴儿可以用手拿起来吃的食物。引进手指食物的顺序:第一阶段——长条形、方便抓,质地软烂、方便咬;第二阶段——小颗粒、手指抓,质地稍硬:第三阶段——独立吃饭。
5. 6-12个月从开口杯或碗中喝水。研究表明,6-12个月是孩子学习从碗或开口杯里喝汤或水的关键期。事实上,这种饮食技能也能为孩子今后的语言学习与发展奠定扎实的生理基础。
6. 8—16个月会使用吸管杯喝水。孩子能够使用吸管杯喝水的前提是较好地掌握吞咽能力。因此,需要孩子在较好地掌握了吞咽颗粒状甚至块状食物时,再让婴幼儿练习使用吸管杯。另外,在购买吸管杯时,应注意选择质量较好的水杯。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7Q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