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阅读的目的并不是阅读,而是学会成长!》,欢迎阅读!

图源自网络 侵删联
“今天你阅读了吗?”“一定要把阅读搞好!”毫无疑问,阅读时下很热,家长、教师、教育管理部门的官员们、社会各界关心教育的人士,大家都心急火燎,着急忙慌,催逼着我们的孩子阅读,不是一篇篇文章,而是一本本书籍。所有的压力最后都理所当然地集中到语文学科、语文教师身上,于是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活动、研究活动、培训活动成为语文教育教学领域新的增长点,热浪滚滚,甚嚣尘上,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
何以如此?首先当然是温儒敏教授的一句“未来语文高考要实现让15%的孩子做不完”,高考从来就是指挥棒,大棒一挥,不读书无疑是自毁前程;其次便轮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作为十八个学习任务群中的第一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横贯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个学习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再加上温教授以及其他众多课标制定者、教材编纂者、高考命题者再三再四地振臂高呼,还有社会性阅读活动的推波助澜,阅读之潮涌也就成为可期的风景。
100多年前,德国思想家西美尔出版了一本经典哲学著作《货币哲学》,其中有一句经典名言:“金钱只是通向最终价值的桥梁,而人是无法栖居在桥上的。”
在反观当下语文教学领域方兴未艾、如火如荼的阅读热潮之时,这句话涌现在我的脑海。之所以如此,原因是这股热潮的势头太强劲,大多数人被它裹挟着,一味忙于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活动的组织、阅读成果的分享,一味为了阅读而阅读,全然忘记了为什么要阅读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就像现代性勃兴之后人们对金钱、对物质的追逐一样,忙忙碌碌,热热闹闹,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
阅读当然是必要的,阅读当然是好的。笔者早在2002年读硕士研究生时,就基于对阅读重要性和阅读不足问题严重性的认识,以青少年阅读行为为研究对象,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在海南省海口市初一年级到大四年级这十个年龄段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观察和访谈,不仅对青少年阅读状况进行呈现,也对阅读与成长的相关性进行了基于社会学方法的实证研究。后撰成《阅读调查——网络时代青少年阅读行为的社会学研究》一书,由海南出版社出版。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7M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