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物理 10分钟说课稿-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2023-03-06 22:40: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沪粤版物理 10分钟说课稿-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欢迎阅读!
汽化,液化,探究,物理,特点
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初中物理7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板书)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来展开说课: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是沪粤版初中物理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汽化和液化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呼应了上一节的温度知识,也为后一节学习熔化和凝固奠定了基础。

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教学。我所面对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对物理探究方法和实验技能有待提升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知道什么是汽化和液化,知道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知道什么是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沸腾现象、沸腾的特点和沸点;能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水沸腾的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用图像法表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水沸腾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便显而易见了。我设定的教学重点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认识液体沸腾的特点。教学难点是:用温度-时间图像来处理实验数据。

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为此,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实验探究法等教法,学生则通过观察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学法,共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教学过程是教学的最关键一环。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新课导入、新课讲授、课堂总结作业布置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课程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来,我会演示一个小实验:将一面镜子,哈一口气,便能在上面写字,没过多会,字又慢慢消失了。提问学生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交流讨论后,学生得出:哈出的气在镜面发生了液化,形成了小水珠,而后又发生了汽化。固态、液态、气态是自然界的三种常见状态。物理学上,把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把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由此导入新课。进入第二环节:新课讲授。本节课主要有四个知识点:

一、汽化的一种方式-蒸发。我会提问学生:如何使湿衣服快速晾干。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得到三个办法:放在太阳下,展开衣服,放在通风处。由此总结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二、探究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沸腾。我将引导学生分组完成水沸腾现象的科学探究过程,并利用温度-时间图像来反映水沸腾的温度变化特点。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总结出液体沸腾的特点: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板书)

三、液化。我将组织学生观察,装有热开水的杯口上沿内壁有水珠,并思考讨论得出:水蒸气遇冷,降低到一定温度时,就会液化。接着,提问学生生活中做饭用的液化天然气是如何制成的。思考后,教师介绍液化的另一种方法:压缩气体体积。并在多媒体上演示压缩乙醚发生液化的实验。(板书)

四、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组织全体学生在手背涂抹酒精和完成课本上液化放热的实验,直观感知汽化吸热、液化放热。(板书)至此,新课讲授完成。进入第三环节:课堂总结。我将组织学生归纳总结学习内容,并进行发言,我对学生总结不足之处进行补充。

总结完,进入第四环节作业布置:完成书本上的自我评价和作业;回家帮助父母晾衣服、烧开水,直观感受蒸发和沸腾。

最后,谈一谈板书设计。板书是一节课的精髓。呈现的内容应框架完整,简洁明了。 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我的说课结束。请问我可以擦黑板吗? 板书

1. 三种物态

2. 汽化:蒸发、沸腾

3. 液化: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4. 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74X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