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书笔记 人文经典阅读课程作业 读后感 读书笔记----《活着》》,欢迎阅读!

读书笔记----《活着》
《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其故事借第一人称“我”从徐福贵的口中讲述徐福贵他自己的人生故事。《活着》的故事以福贵的爹娘、有庆、家珍、凤霞、苦根的死亡为线索展开描述,以死亡映射活着,最终只剩下徐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徐福贵从富家少爷到一贫如洗、孤寡老人,他的一生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依旧苦苦地活着。小说从描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展示的一种对世界的乐观态度: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的追求精神让我们感动,但是在小说故事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确却是各个角色人物死亡的悲剧。
有庆,主人公徐福贵的儿子,活泼、有爱心、善良。在学校听到医院有人需要献血第一个跑到医院去,却因为血型与病人县长符合而被抽血过多而惨死。一个处于人生烂漫阶段的孩子,因为医生的“不惜一切就富人贵人”的扭曲价值观,死在冰冷的针管下。我觉得这仅仅是那个时代悲剧的一个缩影,这是蔑视生命的行为。人活着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不是为了“救”那些所谓的富贵之人而活的,每一个生命的价值都是平等的,尊重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生命为了自己的生命活着才是真正地活着。而如今社会仍然有因“有钱万事好办”“富贵之人的命更值钱”的扭曲价值观存在而导致普通人遭到不平等对待的现象,历史的毒瘤难以短期拔除,但我们依旧需要通过教育弘扬正确的价值观,
人人平等、尊重每一个生命。
凤霞,徐福贵的女儿,一个因发烧而聋哑的可怜女子,但她乐观向上、待人善良。在与二喜结婚享受了不长的舒适幸福生活后,因为文革时的所谓“反走资派”,捉走了具有专业技能和经验的医生,而在生下孩子后大出血惨死在产房。凤霞的死亡是错误文革的悲剧,文革下,一批批的有知识有经验的各岗工作者被批斗,一群群空有热情、只会喊口号的小青年、初学者兼到了各机构的岗位。他们只有些许课本知识,却下达着幼稚的命令,遇事只会呼喊求救,推卸责任,造成了一个又一个悲剧。文革是我们历史上的一次巨大失误、是一场严重的建设倒退悲剧。如今我们必须以史为鉴,严肃正视文革所带来的错误灾难,从中吸取教训,而不是掩盖历史的错误。而从文革的教训中,大学生更应该明白一个道理:我们需要树立独立的人格和判断力,不能过度崇拜个人,随波逐流。我们即将走进社会随波逐流只会让我们淹没在人流中,使我们迷失方向,甚至做出错误的行动导致悲惨的结果。
《活着》应该是为了自己活着而活着,不能把自身的意志强加到他人身上,强迫他人“为我”活着。我活着是我对我生命的尊重,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正确地活着。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6xS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