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1课《消息二则》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欢迎阅读!

《消息二则》导学案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消息的特点、结构形式等有关知识。
2、根据所学消息的知识理清內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1、根据所学消息的知识理清內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2、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 了解新闻的文体知识
新闻:从广义上讲,泛指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最新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特写、通讯、人物专访、新闻评论、报告文学。从狭义上讲,新闻就是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新闻的三特征:真实性、及时性、公开性
新闻的六要素: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为何、如何 新闻的五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 新闻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 1)五大结构
标题 :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领起下文。 主体: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标题、导语、主体是必不可少的三个部分,背景和结语是辅助作用) 2.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 湖南湘潭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之一。 著名诗词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 3. 写作背景
1948年秋天起,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蒋介石政府玩弄“和平”阴谋。1949年4月,国共双方谈判,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执行毛泽东、朱德共同发布的进军令,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
月的长江防线一击即溃。4月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这两则新闻稿均是毛泽东于4月22日撰写的,介绍了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动态。
二、自主学习
(一)正音释义
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溃( )退 荻港 ( ) 摧枯( )拉朽 ....2.解释下列词语。
经营: 溃退: 摧枯拉朽: (二)整体感知
1、找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
2、找出这则消息的五个结构。
3、这则消息的电头包含哪些信息,有什么作用?
三、合作学习
1、作者能否等全体作战部队胜利渡江之后再撰写此则消息发表?为什么?
2、在文中找出能体现新闻准确性的词语或者句子。
3、新闻虽然注重准确性和客观性,不作虚构,夸张,但在事件的叙述过程中,字里行间往往隐含着作者的态度和情感。你觉得这两则新闻作者的情感倾向如何?(请找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分析)
四、总结感悟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6cm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