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需求调查

2023-08-29 04:36: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精神病患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需求调查》,欢迎阅读!
病患者,护理,需求,精神,互联网
精神病患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需求调查

摘要 目的 探讨精神病患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需求和态度。 方法 随机选取心理精神科住院患者154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容:一般资料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需求。 结果 发放问卷160份,回收154份,回收率96.25%;对护理服务需求情况:68例(44.16%)认为非常需要;5333.42%)认为比较需要;不需要者33例(21.43%)。对需要者的目的有:服管理79例(65.29%)、复诊指导61例(占50.04%)、风险判断及管理4940.50%)、病情观察判断46例(占38.02%)、生活技能38例(31.40%)是主要需求排前的项目。 结论 精神病患者病程长、易复发,对互联网+护理服务需求迫切,可大力推广。

关键词 互联网;护理服务;精神科;态度

迄今为止,精神疾病大多病因不明,缺乏根本性防治手段,具有高复发性、高致残性、低依从性等特点,并有慢性化趋势[1]。特别是患者出院后,缺乏专业人员的监督和指导,由于患者自知力不全,缺乏对疾病的认识,服药依从性降低,导致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生活质量降低,给家庭及社会来沉重的负担,为改善精神疾病的转归,促进其社会功能恢复,在精神科领域开互联网+护理服务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着重于调查精神病住院患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需求,为同行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我院在院患者154名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采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为精神疾病患者;能阅读理解调查内容;自愿接受本调查。排除标准:病情严重不能合作者;语言沟通障碍难以配合者。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资料收集。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患病情况、家庭护理服务项目需求,对护士的要求,服务频率,费用情况,是否建立档案,隐私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及病情

调查154例患者中,男6743.51%)例,女8756.49%)例,男女比例1:1.3154例患者中有7548.70%)例为双相情感障碍,2918.83%)例为抑郁症,占调查总人数的67.53%。见表1 1 一般资料



2.2 心理精神科患者互联网+护理服务需求情况

154调查对象中有6340.91%)例听说过互联网+护理服务,9159.09%例未听说过,只有 8例患者接受过互联网+护理服务,占5.19%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具体内容,病情观察、复诊指导、服药管理的需求最大。见表2 2 互联网+护理服务需求情况



3 讨论


3.1 互联网+护理服务需求大,政府大力推广,前景广泛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提出联网+之后,中国各行各业的发展纷纷开始与互联网结合,医疗健康产业同样如[2]。目前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正处于起步阶段,大众对此了解比较少。而我国人口基数庞大,患病率高,对医疗资源需求大,政府越来越重视互联网+理的发展,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鼓励医疗机构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和人才优势,为出院患者提供形式多样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将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逐步完善服务内容和方式,保障护理服务的连续性。此后政府陆续发布文件进行推广,20192月,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确定北京市、广东省等6省市开始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尽管如此,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仍发展缓慢,存在护士上门提供专业指导人生安全尚未有相应保障措施、学历层次较低及高负荷使得护理质量难以保障、薪资待遇尚无统一标准、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的一点点去完善[3]。 3.2 精神病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未得到重视

目前国内已有多个APP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内容主要为打针、输液、静脉采血、导尿、鼻饲、换药、吸痰、压疮护理、造口护理、灌肠护理、新生儿护理、产后护理、康复护理、心理疏导、慢性病管理、临终关怀、陪诊、营养指导、卧床照护、健康管理等。政府大力支持推广互联网+护理服务也主要是针对老年人,对精神病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并未予以重视,也缺乏相关研究,而心理精神科患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需求较高,互联网+护理服务在未来社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心理精神专科可研究确立专业的精神科患者互联网+护理服务流程,设计上门服务健康表、健康宣教项目手册,在病情观察、复诊指导、服药管理、生活指导、风险防范等方面对患者进行专业的指导。 3.3 互联网+护理服务可降低心理精神科患者入院需求

随着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卫生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就诊率持续增高,导致心理精神科床位紧张,我院心理精神科2015年至2018年床位使用率都超100%,很多患者多次住院,而大部分患者需排队预约床位,住院治疗仅为精神疾病急性期的治疗,良好的家庭护理能巩固精神疾病的治疗效果,有效防止疾病复发[4]。由此可见,精神科患者迫切需要互联网+护理服务,以满足患者需求,减少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而减轻医院床位负担。

3.4 信息安全

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开展医疗活动,平台上有大量患者数据。这些数据如果泄露,遇到不可控的非法操作、非法运营或恶意窃取等,将会对患者甚至整个医疗行业带来冲击[5]。由于缺乏对精神卫生健康的教育和宣传,人们对精神疾病的了解知之甚少,整个社会对精神病患者仍带有较强的歧视态度,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社区精神疾病康复环境[6]。因此大部分心理精神科患者存在病耻感,特别担心隐私泄露问题。而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才刚刚起步,政府监管不够完善,医疗信息的安全有待进一步加强。此外,部分患者经济负担重,担心费用问题,如果能将部分费用纳入医保,将减轻患者的负担,有利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推广。 4 小结

研究样本量较小,内容简单,覆盖面小,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扩大样本量。病人出院后护理实施监督较困难,护理服务内容有待进一步细化,以提高护理服


务质量,从而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可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医疗资源的不足,促进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

[1] 王超,韩芳,黎丽燕.延续性护理在精神科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 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100-103.

[2] 米江梅,陈学艳,陈婷婷,谢姣. “互联网+护理上门服务发展现状[J]. 护理研201832(22)3499-3502.

[3]肖霞. 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政策研究[J].当代护士,2019,2627):182-184.

[4]牛亚琦,杨辉.家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8328):1305-1307.

[5]李佳.我国互联网+护理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J]. 经济研究导刊,2019,22154-155.

[6] 游戏 孙卓林 李娜玲. 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的现状及对策与建议[J].广西医学,2019,41(9):1196-1199.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6WD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