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顶板事故心得体会

2022-08-13 08:22: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煤矿顶板事故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顶板,心得体会,煤矿,事故


煤矿顶板事故心得体会

顶板事故是煤矿的五大灾难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矿在顶板治理方面积存了不少阅历,也有不少教训。现就我矿预防顶板事故的阅历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加强现场治理,重点严把“五关”

一是技术标准和方案设计关。依据小煤矿矿井地质条件,工程技术人员在采区和采面设计上下功夫,乐观探究适合本矿地质条件和有利于顶板治理的设计方案,如采纳底板岩石大巷开拓方式,就能削减采动影响,尽可能把巷道布置在全岩中,并尽可能避开井巷穿插,这样掘进巷道时施工条件好,对顶板治理特别有利,在源头上削减了顶板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又如,有的顶板在外表上看来完好,执行敲帮问顶时也未发觉有脱落征兆,作业规程或安全措施中也未对其作出明确的支护规定,这也是在编制设计时重大失误。因此,这就必需明确规定临时支护措施,编制规程决不能粗制滥造。

二是规程审批和学习关。有针对性地加强技术治理,突出解决好其中的薄弱环节,是搞好小煤矿顶板治理的关键。因此,在编制作业规程时要求每个采掘工作面都要依据地质资料和矿压观测资料包括顶板来压规律,编制采掘作业规程,使作业真正起到指导生产保证安全的作用。把审批规程、审批措施当作大事来抓,制定“三不批”制度,即地质构造不清不




审批,规程对顶板治理措施不详细不审批,规程编写不认 真,措施没有针对性不审批。同时在班次安排上要合理,如掘进放炮后要马上出碴支护,不能让破裂顶板悬空暴露时间过长,准时消退冒顶因素。“三大规程”制定后还必需组织干部和职工仔细学习让大家领悟和把握,且必需考核合格才能上岗作业。

三是工程质量关。小煤矿顶板事故绝大多数是由于现场治理不严和采工作工程质量低劣造成的。采掘工程质量是顶板治理的根底,从抓好工程质量入手,提高工程质量是防止小煤矿顶板事故的一条极其重要的措施。因此,在顶板治理方面严把支护质量关,做到工程质量不合格不验收。由安监员对每个采掘面的支护质量进展安全检查,实行动态治理。 四是初次和周期来压关。初次和周期来压时易造成大冒顶垮面事故。因此,必需搞好初次放顶和周期来压期间的顶板治理,预防大型恶性顶板事故的发生。要摸索和把握来压步距,在来压前实行加强支护的措施,加木垛、丛柱等,确保不发生事故。

五是事故多发地点顶板治理关。要想杜绝顶板事故的发生,必需做好事故多发地点顶板治理工作回采工作面肯定要有详细措施保证采空区的冒落高度和悬顶距离,措施不落实不施工,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周期来压、过断层、过老巷、工作面收作及掘进工作面开门、过三岔口和贯穿等。都必需制定特地的安全措施,由矿总工批准,生产矿长组织实施,由安监部门负责监视。加强工作面断头和安全出口支护,回采工作面上下顺槽




坚持超前20米支护,由于压力大顶板破裂时,加大超前支护长度,绝境工作面重点抓好前探支护的使用,采掘工作面坚持敲帮问顶制度预防零星顶板事故。这是顶板事故多发区和多发段,是顶板治理的重点部位,是顶板治理的重中之重。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6P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