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答题技巧

2023-03-11 08:16: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学答题技巧》,欢迎阅读!
教育学,答题,技巧
答题标准、时间分配与格式编排

关于答题标准问题,不同类型的题目有不同的要求。无论对待何种题型,答题时都要尽量运用教育理论术语及其表达方式,不要给人以门外汉的感觉。

单项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题,是试卷中的必考题型,具有概念性、科学性、一定的灵活性等 特点。这类试题一般知识覆盖面广、迷惑性强,表面看似容易,但若不注意审题,特别易失分。要注意选准答案,并确保答案的唯一性,不要同时选择两个以上的答 案,也不要出现所有小题全选同一字母的现象。在答案都比较模糊的情况下,要选最贴近的一个,不可乱选。

辨析题即辨别分析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题型,要求考生对试题所表述的基本概念和基 本原理的正误进行判断,进而对其理由作出分析。这类题目的中心话题多是考试大纲所涉猎知识的重点、难点或容易发生歧义的问题,其观点正误混杂,考生解答时 往往容易“顾此失彼”,这类试题的出现有助于克服考生在学习中的死记硬背现象,突出了对考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考查,但同时也增加了试题的难度。答题时 要先明确判定“对”(正确)或者“错”(错误),然后再进行分析。由于题目本身多为判断句,所以分析时,一般应先围绕前半句解析,然后再围绕后半句解析, 最后作出结论。

简答题即简单问答题的简称,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虽为简答,但作为研究考试,也要适当展开,最好按照平时答论述题的方式回答。条目要清晰、要点要准确,不过,围绕要点所作的解说,可以相对自由和随意一些。

分析论述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题目出得比较灵活,也不限于书本知 识,相对而言,答案也不十分标准。答题时不仅要思路明晰,而且要全面展开,先把理论讲清楚后,再联系实际作相应的陈述。若给出一定的文本材料,应注意分析 文本,尽量顺应给定文本的表达方式和风格,并适当引用文本中的语言作答。做分析论述题目,要能显示自己扎实的理论修养和相对独特的个人观点,一般在字数上 答得越多越好,至少不能少于一页答题纸。

做题的顺序并不固定,主要是符合自己的习惯,只要能够保证按照这种习惯来做,在三小时 内可以答完全部试题就行。如果偶尔遇到不太熟悉的题目,那也应是大纲里的内容,冷静思考一下就可以解答了。即使有不会的题目也要作答,而且要尽量借此显示 自己的知识面和知识积累程度。但无论如何,千万不能出现漏题现象。

关于时间分配问题,总体原则是基本按分值分配时间。虽然考试时间达三小时之久,但由于要写的东西特多,时间还是相对紧张的,所以一定要加快写字速度。做45个单项选择题时尽量节省时间,一般不要超过35分钟,若30分钟完成则更好;3个辨析题对于多数考生来说比较难,应有一定的审题、思考和判断时间,可在20~25分钟内完成;6个简答题因为要当论述题来答,篇幅不能太短,一般需55~60分钟搞定;3个分析论述题可能要占据稍微多一点的时间,因为它分量比较重,希望考生能够达到60分钟以上,若能给70分钟则更为理想;最后要留出3~5分钟时间,镇定地检查考号、姓名是否已填写完整,题号对应是否正确,卷面是否有错别字等。三小时对于头脑里没记什么东西的考生来说是长了些,但对有很多思想和才华要展示的考生来说,实在是太短关于答题格式主要应注意下列几点:写清题号,对应答题;要点明确,陈述具体;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一般要先总体概括、再分析要点(在要点之后详细陈述),再简短总结

相关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复试的应对策略

考研信息资源按其透明程度,可分为公开信息和不公开信息。公开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公开传 布,可以轻易获取,包括国家考研政策、招生单位特殊规定、专业目录、各单位招生简章、考研辅导机构的辅导信息等。不公开信息不对外公开宣传,如招生单位的 破格录取信息、录取过程中的调剂信息、新生公费和自费比例等。招生专业目录是报考的依据,近几年考研改革,专业增加量大,要特别注意;招生专业目录一般在 每年6月底至9 初公布,考生应及时与招生单位联系,索购目录,确定报考方向。学校信息、导师信息考试成绩信息可经常浏览报考学校的网站或与导师联系、与师兄(姐)联 系、电话查询等。对于录取调剂信息,虽然多数人用不上,但对于那些处于录取边缘的人来讲,如果提前一点知晓某招生单位的调剂信息,一生命运或许就此改变。

获悉考研信息资源的渠道是多样的。报刊、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是最便捷的渠道,国家有 研究生招生、考试政策一般都要通过以上媒体正式公布,例如《光明日报》每年第四季度都会刊登招生广告。现在网络盛行,也出现了一些专业机构和个人爱好 者开办的专门网站,虽说许多质量并不高,但有条件上去转转还是有用的。招生单位是信


息来源的主要渠道,包括研招办、准备报考的院系以及导师,他们往往会带 给你一些关于考试范围、录取情况等方面的更为权威、切实的指导信息。运用这样的渠道要特别注意礼貌,不要招人烦感。人际关系是辅助性渠道,例如刚刚考取某 校该专业的研究生师兄(姐)、专业导师等。为确保信息准确,可以多咨询几位。出于胜利后的喜悦本能和人类本真的热情,即便素昧平生,这些师兄(姐)们也会 一派古道热肠,鼎力相助的,让你会感到这世界特美好。不过,若有个别人不够热心,切不可强人所难,影响人家的生活,否则甚至祸及自身。其他如模拟试题以及 命题思信息、权威的考研辅导班也有一定参考价值。由于2007年为第一年统考,因此往年的做法只具有参考性,关于这一点敬请考生注意。

现在谈谈复试问题。随着研究考试竞争日趋白热化,各学校自行组织的复试已成为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环。复试是考生全面展示自身素质、能力、品质的最好时机,复试发挥出色,也可以弥补先前初试时成绩上的一些不足。特别是实行统考后,加大了复试所占的比例,多者占50%以上,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绝不可掉以轻心

复试通常包括专业课复试、外语复试和面试。专业课复试同初试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但题目 更灵活,更容易应付;同等学力考生一般还要加试两门专业课,初试完后应问清情况抓紧投入复习,做到胸有成竹,准备充分;外语复试分笔试和口试,笔试具有复 查性质,虽不必发挥到极致,但不能考得成绩太差,否则有替考嫌疑,可能会被刷掉;口试主要考查听说能力,只要感觉上线的把握比较大,就可以开始温习自己的 听力和口语,做到能用外语流利地介绍自己、与考官进行日常用语的对话,个别情况下也会涉及一些专业性的问题。面试时,除了要掌握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外,还要 充分了解自己所报考导师的研究内容,通常复试的考官都是各专业里最权威的老师,一般会问到一些最基本的专业知识、你所报考的导师的研究方向、本专业的最新 进展,同时考查考生作为一名科研人员的素质,看是否善于思考、是否具有创新精神,不要给人以墨守成规或油嘴滑舌的感觉,所以,事先要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思想 准备和心路设计。切记,千万不要迟到,甚至延误面试时间。

机遇总是青睐那些做好了充分准备的人。对于研究考试,只要我们思想上高度重视,复习策略准备到位,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保证,就一定能取得相对理想的成绩,实现既定的考研目标。 一、依据个人情况选择书目

教育学考研总共有五门课程,分别为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理学教育科研方法。 如果是跨专业,刚开始,不建议你看12本书,先每门课程选择一本书精读,其他的书可以作为辅助和拓展阅读。这样,在复习的初始阶段,你只需要看5本书就可以了。

如果是本专业,也是刚开始,建议你也是选择5本书精读,然后再读其他的,也是做辅助和拓展。

如果已经复习了一两遍,或者以前就考过,建议在对5本精读书复习的基础上,增加另7本书作为深度拓展书目,如果有的同学基础已经掌握的很扎实了,12本书也都已经读过,那就可以在对这12本书深度理解的基础上,看一些在推荐书目之外的专业书,来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如:

但是,由于教材性质的专业书基础内容有很多类似,所以,看书的时候,不要扣字眼或知识点,只是用来拓展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果觉得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看这些书目,可以不看,但精读的书一定要吃透。 二、专业书如何看?

这一点主要针对刚开始复习处于第一阶段的学员而提出,只是一个复习方法,已经复习了一两遍或者以前考过的学员主要是精读课本了,但是以下的提示也可以作为参考。

1.以课本为主,初步了解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体系,全面了解,重在理解。

2.鉴于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两门课各为100分,教育理学教育研究方法两科总共100分,所以,在读书的时候,可以在原理和教育史两科(实际是三 科)上时间安排上有所倾斜,但是不可以倾斜太多。因为,教育理学研究方法在知识点的理解上相对来说比那两科要难,尤其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需要理解的知识点很多,是要非常重视的。

3.做笔记。没有必要抄知识点,只写纲要就可以,但是一定要做。目的是在读完整本书的时候有个整体的知识框架,便于大脑中知识体系的构建。这个纲要,如果可以用简图表示出来更好。

4.具体的安排,如,是一天同时看几本书,还是要一本一本的攻,就要看你自己的复习习惯了。建议先看教育学原理的书,因为那是个基础,把握了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框架,再学其他的课程相对的说要好理解一些。要灵活安排,但是每天都要定有任务,如《教育学》一天看一章或者一天看50页等,坚持完成自己的任务。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6L3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