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脉络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2023-02-20 16:28:5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脉络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欢迎阅读!
脉络,简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脉络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实践。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是

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实践上探索的最大成果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上探索的最大成果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以,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经验性道路,也是一条规律性道路,想要坚实地践行这条道路,就必须了解它的发展脉络,以及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处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脉络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发展脉络 问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和开辟标志

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需要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关于这个问题理论界有两种主要的观点:一种是认为从建立新中国开始的:另一种认为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或者说,是从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人开始的。然而按照政治的观点,我们对于判断中国什么时候走上特色社会道路,不能作简单地认识,而应当综合各方面地认识,作深入地分析。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具有某些自己的特点但从质的方面看当时中国的社会主义和以苏联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是属于同一种类型,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因此,只能说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最初的探索,但不能把它等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或开辟; 只能说毛泽东的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和不断拓展做了直接的历史铺垫,但不能把它说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起点应当1978 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新方针。它实现了历史的伟大转折,“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过去作了系统的总结,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中心点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从封闭转到开放,从固守成规转到各方面的改革。还说,考虑今后的路怎么走,历史“界限的划分是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的标志,在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党的十三大是这条道路开辟的标志。然而我个人认为,这是没有定论的命题,想要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的标志,应该在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准确地划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的标志。主要的

4

32

1

标志可以简述为 “两个转变”和“一个定位”。所谓“两个转变”,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改革开放。两个转变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修正过去的失误,二是开始“走自己的路”所谓走自己的路,就是实行改革开放,也就是说,既不再是教条主义地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社会主义对号入座.也不再和苏联的经济体制保持一致。所谓“一个定位”,就是把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形态定位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

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就需要有科学理论作指导,需要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发展的历史过程,往往都是曲折的,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在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我们也不能只看到一些偶发性事件,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影响,我们应该



1

2

34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2 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第159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3 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第269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3 卷,第157




充分认识,各种因素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影响,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曲折性。个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起步中确定主题阶段邓小平在1985 9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拨乱反正二是全面改革”。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拨乱反正特征是着重从总结历史经验中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81 6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国32 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做了科学总结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同时坚决顶住了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倾向维护了毛泽东的史地肯定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这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在全面拨乱反正和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该决议正式宣告: 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已经逐步确立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郑重指出: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第二阶段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三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确定主题到初步开辟阶段一阶段在理论上有三大突破在实践上有五大变化理论上的三大突破: 一是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判断科学地揭示了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和探索新道路过程中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十三大报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整个报告立论的基础以全面的系统的阐述这一理论的形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石;二是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三是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改革开放全面展开重点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这一阶段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实践上发生了五个积极变化一是企业推行承包制二是生产资料价格出现双轨制三资经济乎为零1987 年增加到2 4%这一比例虽然不高但打破了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四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鲜经验的基础上1987 年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第三阶段从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六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本形成和不断完善阶段1992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有力地推动了这一进程他紧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核心问题明确回答了许多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重大认识问题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明确地把这一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强调这个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并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写进党章邓小平理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主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核心内容初步科学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党情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13 年的伟大实践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地推向21 世纪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样一些重大历史课题伴随着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江泽民将其概括为十三年的十条经验”,指出这些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探索和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核心问题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87

6

5



5

6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3 卷,第141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3 卷,第3 7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3 卷,第238 8

江泽民: 《江泽民文选》第3 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第536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63u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