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学单:预约不一样的精彩——以“倍数和因数”一课教学为例

2022-08-09 11:19:3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预学单:预约不一样的精彩——以“倍数和因数”一课教学为例》,欢迎阅读!
因数,倍数,预约,一样,教学
预学单:预约不一样的精彩——以“倍数和因数”一课教学为例

作者:蒋自军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4年第5



江苏宜兴市阳羡小学214200 蒋自军

学生的预习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因此,教师应精心思考和设计预习单指导学生预习,通过对学生预习结果的分析了解学情,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教学过程中删繁就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预学单,能让学生先学,有准备地进入课堂;预学单,能通过问题暴露学生的想法,使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预学单,能构建主动探究的模式,引导学生善思,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一课,虽然概念很多,但由于新知在旧知的基础上有较好的生长点,所以学生具有自学的能力,并产生较强的探究兴趣。而设计指向性明确的预学单,既能简省诸多的教学过程,节约教学时间,又能拓展教学空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简省整体流程

可在预学单中帮助学生梳理书上的知识点,设计“认识因数和倍数”“找一个数的倍

数”“找一个数的因数” 三个部分的预习内容,并用“观察例子,想一想、说一说”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对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例如,在学习“认识因数和倍数”这个环节中,可设计“在乘法算式4×3=12中,12 )的倍数,12也是 )的倍数;( )是12的因数,( )也是12的因数”等题目的训练,为学生建立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提供支撑。

又如,在学习“找一个数的倍数”这个环节中,设计如下预习题。

1)找出3的倍数。

3×1=(

3×2=(

3×3=(

……

3的倍数有36 … …

其中最小的倍数是 ,最大的倍数

2)思考:怎样有序地找出3的倍数?






3的倍数有 个,可以用

表示。

3)用同样的方法有序地找出257的倍数。

2的倍数有 ,其中最小的倍数是

是最大的倍数。

5的倍数有 ,其中最小的倍数是 是最大的倍数。

7的倍数有 ,其中最小的倍数是 是最大的倍数。

4)观察上面的例子,说一说。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 (有/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 (有限的/无限的)。

再如,在学习“找一个数的因数”这个环节中,仍可沿用这样的方式:先试着找出36的所有因数,探索36的因数的特点,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找出1516的因数,最后对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进行归纳总结

这样层层深入的预习题,既为学生总结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特征架设了思维的桥梁,又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模式。因为预习单的超前性,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已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使新知的教学更为顺畅,学生的记忆更为深刻。同时,课堂留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解疑释惑,进行拓展性练习,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二、简省现场探究

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较为明显,内容较为简单,可将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放置在预学单中。如在百数表中,请学生在5的倍数上画“△”,在2的倍数上画“○”,并观表格完成以下填空:(15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 )或( );(22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 );(3)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个位上的数都是( )。这样,课堂上就能更多地围绕偶数和奇数的意义、判断及相应的练习展开教学,也可以设计诸如“用205组成三位数:其中偶数有( ),5的倍数有(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有( )”等拓展提高题,深化学生的认识。

三、简省验证历程

3的倍数的特征,规律比较特殊,猜想发现规律以后,验证规律、记忆规律这一过程相对来说难度较高,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不是很强。预学单中,可在“用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问题”环节设计以下习题。

照样子填空:

29,各位上数的和为(2+9 =11),(不是)3的倍数,所以29(不是)3的倍数。




67,各位上数的和为( ),( 3的倍数,所以67 3的倍数。

57,各位上数的和为( ),( 3的倍数,所以57 3的倍数。

315,各位上数的和为(3+1+5=9),( 是)3的倍数,所以315 3的倍数。

536,各位上数的和为( ),( 3的倍数,所以536 3的倍数。

……

让学生根据规律充分计算后进行验证,从而对3的倍数的特征及判断方法记忆深刻。同时,教学中教师可进一步拓展“去3法”的判断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

四、简省繁杂计算

学习“素数和合数”这个环节,可在预学单中设计“写出120各数的所有因数”的练习,并让学生完成诸如“1的因数: 共( )个”这样的填空,或用“从2100的数中先划掉2的倍数,再依次划掉357的倍数(但2357本身不划掉)”的方法在百数表中找出100以内的素数,制作100以内的素数表。这些较为繁杂的计算如果都在课堂上完成,将占用较多的有效教学时间,且由于学生学习基础、计算速度等的差异,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无法经历计算的全过程,从而无法获得相应的认知体验。预学单因为预留了充分的时间在课外完成,极好地弥补了这一缺陷,使得学生形成更为扎实的认知基础。同时,通过预学单,教师教学时能更多地关注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进行沟通和辨析,从而建构有一定深度的课堂。

数学教学,以简约为美,其形式是“化繁为简,以简驭繁”,其实质是“基于学生地教,基于现实地学”。我们课堂上面对的每一位学生都有着丰富的个体体验和认知,大部分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哪里,课堂的教学起点就应该在哪里。用预学单能充分地让学生在自己的认知起点上进行自主学习,能够弥补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差”,简缩课堂教学过程,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通过预学单,既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又可最大限度地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丰富教学内涵,让课堂呈现不一样的精彩。

(责编 天)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5W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