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与“樽”探究

2022-08-24 04:48: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尊”与“樽”探究》,欢迎阅读!
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探究

作者:胡辙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19年第07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这句里的译为酒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句里的,酒杯。同为酒杯解释,但两句诗文却用了不同的字,极易引起混淆。李白为公元701762年间唐朝人,苏轼为公元10371101年间北宋人。唐朝的李白在《将进酒》中表示酒杯用,而宋朝的苏轼表示酒杯却用了,如果唐朝已出现字,按照语言使用的习惯,那么宋朝应沿用,可为什么苏轼却用了这个字?此种情况并非个别,它出现在唐宋诗词的各种版本中。如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一樽还酹江月”;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一尊还酹江还出现在不同的诗词中:唐代柳宗元《饮酒》: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唐代杜甫《客至》: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宋代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等等。即使同时代的诗词也用了不同的字:唐代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 晚春》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唐代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宋代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在实际的讲授中,有时授课者也搞不清楚到底是正确还是正确,只能告诉学生按照原文来记忆,或者认为两者都对,笼统以来教授学生,造成讲授者和学生的认知混乱。

首先,溯本源,看释义。要弄清二者的关系,必须搞清楚哪一个为本字,哪一个为引申或演化字。《说文解字》:尊,酒器也。凡酒必实于尊以待酌者。郑注礼曰:置酒曰尊。凡酌酒者必资以尊,故引申为尊卑字,犹贵贱本谓货物而引申之也。自专用为尊卑字,而别字罇樽为酒尊字矣。如:《礼记·表记》: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亲。如此而后可以为民父母矣,非至德其孰能如此乎?”“尊,从酋,廾以奉之。廾者,竦手也。奉者,承也。设尊者必竦手以承之。祖昆切。十三部。由此可知,为本字,而为演化而来,为了区别于表尊贵义的,而再演化出表酒杯义的。例:《春秋左传注·昭公十五年》“‘樽以鲁壶。杜注:鲁壶,鲁所献壶樽。樽即尊古代盛酒器,壶亦为古代酒器,但二者形状不同。樽以鲁壶,谓以鲁所贡于周室之壶为尊。另: 从木部,《说文解字》没有收录此字。 其次,查。《说文解字》一是说文,一是解字不是同一概念,是后起的。秦代以前,文字只称,不叫反映了汉字发展的两个阶段,即图画符号阶段和标音符号阶段。古文字学家称独体的字为,称合体的字为。独体的因为不能再分解,故说明之,即说文之义;合体的由两三个不同的构成,故剖解之,即解字之义。小篆的尊为,字的上部是表示酒樽的部件,下方有两只手,表示双手持樽,向别人敬酒的意思,是的初形。《说文解字》的体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解释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它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特别是对字义的解释。甲骨文、金文和小篆皆有字。字则无只有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5B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