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2022-10-31 00:18:5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的细节》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后感,细节,教育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

安昌大和小学 许嘉栋

这部作品是一个独立教育研究者在常识的框架内的平实述说,说出了教育本质,是以敏锐的眼光,透视了教育行为中的真善美和虚假丑。读完之后能明晰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学校,什么是好的教师,感受一种梦在远方,路在脚下的平静和力量。整本书没有高深的理论,抛却新潮的术语,瞩目于教育的小事、细节,带你抵达教育现场,为教育做最真实、深刻的侧写”——这些书评都极为中肯。

感触最深的是书中教育中的习以为常这个章节。120页,朱先生借引意大利人洛利斯马拉古齐的名诗《其实有一百》质问孩子的九十九种语言哪里去了?

孩子是有一百组成的。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 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还有一百种聆听问题的方式,惊讶和爱慕的方式。

一百种欢乐,去探索,去发现;一百个世界,去发明;一百个世界,去梦想。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一百、再一百,但被偷走了九十九。 学校和文明,将孩子和身心分离。

他们告诉孩子,不需用手操作,无须用脑行事,只要听,不必说,理想世界不必伴随快乐……

他们要求孩子,去发现只存在的世界,在孩子一百个世界中,他们偷去了九十九。

朱永通先生指出:我们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也极有可能存在诸多可怕的盲区,比如,无视过程,无视原理,无视他人的情感和感受,遇事不及思索,甚至随心所欲。于一些随意的教育细节中灭失了学生的天知,我与此有着很深的共鸣。

儿童真的是一张白纸么?其实,儿童天生会学习儿童的学习力几乎与生俱来。可是,对儿童的误读使得教育者对此视而不见。面对这样的窘态,李红云曾撰文呼喊:哪一个孩子生下来,对世界不是睁着一双好奇的大眼睛呢?哪一个孩子不是急切地想探索未知的世界呢?是谁把孩子的求知欲望销减了?是谁把


孩子的求知火苗扑灭了?

现实中我们发现,以教师引导先入为主为范式的教师本位课堂在当今小语界教学中仍比比皆是,是主流的教学样式。为何迟迟不见变革?教师本位课堂,以及教师在小语课堂上先入为主的引导底气从何而来?

现在读读朱先生的作品,我发现,这个问题其实也体现了很多老师,平时对一些教育细节的忽视,其中包括对儿童的仔细观察,渐渐的导致自己累积了一些教育恶习,生出许多教育的行为,灭失学生的天性,这其实是极为可怕的,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很多时候取决于对细节的观察与领悟!

朱永通《教育的细节》一书共五辑——“活在观念里”“守住教育的重心”“厘米之变”“教育中的习以为常”“过有思考的教书生活文字虽很朴实,却正如网络评论的那样能穿透灵魂、体现育人智慧,确实是一本教育界的好书。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4oy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