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特点分析》,欢迎阅读!

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特点分析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教师在职业院校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而论述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并对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项目)和内容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 教师; 培训; 高职院校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胡锦涛同志说:“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温家宝同志说:“有好的老师,才有好的教育” ,可见教师的重要性。但就目前发展而言,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现状却不容乐观,自1999年高职院校扩招以来,专任教师的数量大幅上升,截止到2010年底,高等教育各类机构教师队伍比例结构研究显示:35岁以下占46.1%,45岁以下占77.05%;新教师比例高,缺乏必备的教学能力;研究生以下学历占半数,专业知识不够,学历总体偏低;高级职称仅占39.15%,专业能力和职业发展有待加强。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成为当今高职院校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1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为:随意化、经验化、职业化和专业化阶段。其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些问题也逐渐体现出来。
(1) 在政策导向及执行方面。大多院校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的规定和要求,注重引进高学历、高标准人才,但轻视对其进行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了新进教师不能上台讲课,或者没有能力进行科学研究等现象频繁出现。
(2) 在教师评价制度方面。院校由于管理手段与评价机制的行政化和量化指标体系不合理,导致教师评价方面存在不科学现象,影响了教师的正常发展和职业道路。
(3) 在教师培训与发展方面。培训体制不完善,供需关系不平衡,针对性不强;对教师发展普遍缺乏关注、服务和支撑。
(4) 在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方面。很多年轻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不足;老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固化,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5) 在职业道德方面。目前学术腐败和为人师表及育人责任意识下降问题比较严重。
鉴于以上问题,2012年9月,通过全国教师工作会议研讨,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意见》,明确指出教师未来发展过程中应该遵循的政策及履行的职责。其中对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做了具体要求,强调需建立教师培训制度,并培养和造就高端教育人才。
2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主要形式(项目)
(1) 基础性培训。包括单科(课程)进修、短期研讨班和讲习班、骨干教师进修班、助教进修班、岗前培训。
(2) 学历补偿。包括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教师进修班、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3) 高层次研修。包括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高级研讨班。
(4) 网络性培训。包括基于网络视频的“混合式同步课堂”集中培训、基于“教师发展在线”平台的自主性在线培训、基于个性化需求和专题内容的面授培训。如教育部全国高职院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各个领域与学科的网络课程,并开设论坛和竞赛模块供大家学习研讨。
3 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主要内容
(1) 专业知识与能力。有学科知识更新、学科教学发展、专业科研能力等。
(2)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有教育教学理论及方法、教育技术、教学研究等。
(3) 教师职业道德。有思想观念、学术规范、职业精神等。
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的运行机制主要采取行政驱动和项目驱动,很好地实现了规模和效益,促进了资源的辐射和共享。但没有突出高职院校作为办学主体的积极性,教师的自主性和需求被忽视,从方式到内容都是培训机构依据政府部门的要求设定的,模式趋同、结构单一,不适合高职院校教师在职学习的特点,在培训内容上未能体现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学科、不同职务教师的实际需要和差异性,教师选择上缺少自主性。
4 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的问题与思考
4.1 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现阶段培训内容随机性大,缺乏科学体系与指导;经过培训的教师满意度不高,培训效果不明显。应该注意培训内容需结合学科、分群体和阶段有针对性的深入,且能够结合实践,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4.2 培训组织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参加过培训的老师大都表示,培训期间管理混乱,相关领导重视不够,参培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4aL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