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画基础知识》,欢迎阅读!

中 国 画 的 基 础 知 识
一. 中国画的艺术特征
中国画作为中国的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有别于西洋画讲求“以形写实”。 国画独特的特征,还表现在其艺术手法、艺术分科、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从艺术的分科来看,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而国画中的畜兽、鞍马、昆虫、蔬果等画可归入在花鸟类。
国画的构图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在透视的方法上,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采用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
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而对于用墨,则讲求勾、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合理调配,以塑造型体,烘染气氛。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有浓谈相生相融。由于国画与书法在工具及运笔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有“书画同源”之说。
以上谈的国画的特点,主要是指传统的国画而言。但这些特点,随着时代的前进。艺术内容和形式也随之更新,并不断地发生变化。特别是“五四”之后,西洋画大量涌入,国画以自己宽阔的胸怀,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丰富了国画的表现力。但是,不管变化如何,国画传统的民族的基本特征不能丢掉,国画的优良传统应该保持并发扬光大。
南北朝时代的谢赫作为中国第一个绘画理论家,提出的“六法论”为后世画家、批评家、鉴赏家们所遵循的原则,全面系统总结了传统绘画的创作实践。所谓“六法论”是指: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六个方面。一、气韵生动所谓的气韵即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中国国画的要求就是要在描绘出拟物的外形之外,还要表现出拟物的精神。二、骨法用笔用笔,顾名思义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国画特有的笔墨技法。骨法用笔其实就是就是指如何把笔墨技法恰当地将对象的形状和质感绘画出来。与气韵作比较的话,气韵指“神”,则骨法用笔指“形”。三、应物象形绘画者在描绘对象时,必定要顺应事物的本来面貌,用造型手段把它表现出来。不过在追求
艺术创新时,是可以在尊重客观事物的前提下,进行概括、取舍、想象和范围内的夸张。 四、随类赋彩随类赋彩是指色彩的应用,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描绘对象、时间、地点,运用不同的色彩。五、经营位置经营位置是指构图的设计方法及应用,绘画者可以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形象调用。也就是通过勾画合理的空间布局。六、传移摹写传移摹写指对真人真物进行临摹写生,或对古代作品进行临摹。这种方法也是对自然学习和传统继承的一种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二 . 中国画的笔墨特点
1. 笔墨概说
A.中国画使用中国特有的毛笔具有笔锋尖、笔毫齐、笔柱圆、笔毛柔软而富于弹性等特征,这种笔配合上中国特有的墨、色,并发挥水的作用使得笔下的线条,表达创作者丰富的感情。
B.中国画的技法简称为“笔墨”懂得了用笔用墨,也就懂得了用水用色。学习笔墨技巧,主要掌握中国画笔墨的基本技巧和表现形式,熟练运用笔墨,要能表现物象的形质,还要展现作者的感情、心灵、修养气质和理想
C.因为“中锋”的使用,中国书法的线条带有了生命的色彩。以中锋为主,还要侧锋、散锋兼用,尽力丰富作品的表现力。
D.前人论笔墨时说,笔是骨,墨是血和肉,笔墨结合可以产生气和神。中国画以线为造型的主要手段,墨则大大丰富了线条的表现力。要用笔墨来表现形体、形质、阴阳、凹凸起伏,还要表现气氛和色彩。
2.执笔与用笔
五字执笔法是用擫、押、钩、格、抵五字来概括,说明五个手指的作用,它强调五指各司其职,又通力配合,执笔稳健,使笔能上下左右灵活运动。国画的初学者,首先要懂执笔,姿势才能正确,达到运笔用墨自如,应注意以下几点:(A)笔正:笔正则锋正。骨法用笔以中锋为本。(B)指实:手指执笔要牢实有力,还要灵活不要执死。(C)掌虚:手指执笔,不要紧握,指要离开手掌,掌心是空的,以便运笔自如。(D)悬腕、悬肘:指大面积的运笔要悬腕或悬肘,才可以笔随心,力贯全局。
中国画的笔法,是由点、线、面组成,点是最小的单位,点延长为线,扩线成面,而线条的运用是最重要的。用笔有轻重徐缓、偏正曲直、顺逆转折、提按顿挫之变,这主要是靠笔锋的运动。
A 中锋、侧锋用笔 。 B 顺锋、逆锋用笔 , 顺锋:一般指笔锋的运行和笔杆的倾斜方向一致,其效果光洁、挺拔。逆锋:笔锋逆行(也就是说 习惯的运笔方向相反),其效果干涩、稚拙。C 聚锋、散锋用笔。聚锋是指笔锋拢在一起,呈单一笔锋。散锋则指笔锋散开,呈多锋状(又称"开花笔"),其效果枯 涩而多变化。D用笔的快慢也影响线条质感与画面效果,用笔的快慢,决定于纸的吸水程 度及笔中含水分的多少。
国画中的勾皴擦染点是中国画家运用毛笔的方法,也就是因毛笔而产生的用笔、用墨的技法。A、勾。先以淡墨勾描出物象轮廓,然后着色,最后依形象需要用重墨或浓色。B、皴。中国画技法名。是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的画法。画时先勾出轮廓,再用淡干墨侧笔而画。C、擦。运用擦笔须不见笔,它的作用是补勾、皴的不足,或使皴笔浑成,增加过渡墨迹。D、染。同时用色笔和水笔,先着色笔,再用水笔把颜色烘染开,使其色调渐淡或渐浓的笔法,一般有四种不同的染法:套染、点染、罩染、接染。E、点。点用笔要轻灵,用墨要富于变化,苔点密集的地方要浓浓淡淡,苍苍茫茫,表现出丰富的笔墨内容。
3.国画与书法用笔同源
在中国艺术理论中历来就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书画最相同的本质是用线条作艺术语言,所以学中国画一定要同时学习书法。学习书法不仅可以锻炼悬臂用笔的能力,熟练运用中锋线和各种笔线,熟悉毛笔的运笔过程,达到起、落、按、捺、折、转、疾、徐、轻重自如,更重要的是能够掌握好点画线条这个中太国画最基本的艺术语言。学画者练书法固然有写属好书法以便在画作上题款的目的,但更深层的目的是熟悉提高运用笔墨的能力,提高对线条的审争美能力。
4. 中国画的用墨法
中国画通过墨的干、湿、浓、淡、清来体现物象的远近、凹凸、明暗、阴阳、燥润和滑涩。A、墨分五色:清、淡、浓、墨、焦,而决定这五种墨色的关键是这五种墨色的比例。焦墨是半干的墨汁,乌黑而有光泽。浓墨是深黑的墨汁,加了水分而不显光泽。重墨含水比浓墨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4V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