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演讲者必备的心理素质》,欢迎阅读!

演讲者必备的心理素质
演讲是指演讲者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环境中,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向公众就某一问题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演讲在实质上是一种宣传活动,其最终目的是说服、教育、感召和激励广大听众。演讲的过程就是演讲者以自身的“演”和“讲”使听众产生与自己的期望相一致的态度转变的过程。无疑,演讲者的素质是演讲成功的决定因素。演讲者的思想品德、文化涵养等对演讲的效果有着莫大的影响。那么,成功的演讲对演讲者的心理素质有哪些要求呢?本文将从心理学的“知、情、意”三大心理过程来分析演讲者应具备的心理素质结构,相信这对演讲者完善自身的素质结构会有所启发。
首先,从“知”即认识过程来看,演讲者应当具备以下心理素质。
1、丰富的想像力。在撰写演讲稿和试讲的准备阶段,演讲者在进行思维和记忆活动时,若能同时对演讲时的情景(如听众的反应、场上的气氛等)进行一定的想像,并据此进行调整(如设计不同的开场白),不但有助于提高讲稿的质量,而且可使演讲更加贴近现场气氛。很多成功的演讲者在演讲的准备阶段都善于对实际演讲的情景进行大胆想象,有一些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急智”实际上不是急中生智而是事先设想到某一情况的结果。
2、良好的记忆品质。演讲者对所讲的内容必须了然在胸,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对讲稿的熟悉是增强演讲效果的基本条件,但是记住要讲的内容不等于背诵讲稿。如果把演讲视为背诵讲稿,就等于对听众的反应视而不见,而且一个常见的恶果是过分依赖讲稿,当演讲者突然忘记内容时头脑将一片空白。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年轻时就曾因为在英国国会之前大背演讲词而使自己陷入困境。记住演讲内容的技巧是把稿子由始至终按逻辑思路整理出一条线索,如开头,要表达的主要意思,结尾,而对一些细节是无须强记的。只记住要点留下一定的空间在实际演讲时再作发挥,这样才能迫使演讲者一边讲一边思考,而只有这样才像是在“讲”而不是在“背”。此外,还要求演讲者有以下良好的记忆品质:精确性———不会张冠李戴;持久性———不是一记就忘;准备性———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把各种有用的信息提取出来。
3、良好的思维品质。思维能力是人类最重要的认识能力,也是人的智力的核心。“言为心声”,演讲的内容就是演讲者对问题思考的结果。演讲者能否以理服人受制于其思维品质的优劣。作为演讲者的良好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让人听后不会觉得前后矛盾;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灵活性,特别是在同一主题的演讲中,独到的思维角度将给入耳目一新的感觉,能很好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思维的灵活性与独立性密切相关,表现为善于从不同角度立论,对能说明论点的例子达到信手拈来般的娴熟,在论证手段上不拘一格;同时良好的思维品质还表现为思维活动迅速正确,能机智处理各种发生在演讲过程中的偶发事件。女作家谌容在美国某大学演讲时,在场听众向她提出了一个挑衅性的问题:“听说你至今还不是中共党员,请问您对中国共产党的私人感情如何?”谌容机敏地回答道:“你的信息很准确,我确实还不是中国共产党员。但是我的丈夫是个
老共产党员,而我同他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尚无离婚的迹象,可见我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情有多么深。”这一席话语惊四座,体现了谌容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雍容大度。
4、敏锐的观察力。成功的演讲离不开对听众心理的洞察,这是对演讲者观察力的考验。演讲者在撰写讲稿时,首先做的就是要了解所要面对的听众有什么心理特点和哪些共同的需要和兴趣,这要靠平时的观察积累。曲啸同志生前曾到过沈阳大北监狱给罪犯作演讲,其内容是让罪犯认罪伏法接受改造。在演讲开始的称呼上曲啸考虑到犯罪的人最讨厌“罪犯”这个称谓,经过一番苦心思考,他用了这样的一个称呼:“触犯了国家法律的年轻的朋友们”。可以想像这一称呼对罪犯们来说是多么亲切,“亲其师而后信其道”,接下来的演讲自然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此外,在进行现场演讲时,演讲者还要细心观察听众的反应。那种把演讲理解为是演讲者在唱独角戏的观点是大错特错的。演讲与上课一样,是双方互动交流的过程。一个有经验的演讲者不但能意识到自己是主角,而且也一定认识到在演讲过程中应时时注意到听众的反应。听众的反应是演讲者调整演讲内容和策略的依据,也是评价演讲成败的最重要指标。
其次,从“情”即情感过程来看,演讲者应当具备以下素质。
1、高尚的情操。虽然说高尚的情操不是由一次演讲就可以观察得出的,但是高尚的情操作为个人人格魅力的表现,必将在演讲活动中投射出来。听众可以从演讲的内容和演讲者的精神面貌领略到演讲者的思想境界。演讲者的高尚情操既可保证演讲内容的思想性,又可使听众对演讲者产生敬佩之情,从而产生情感的“泛化”,对演讲的内容变得容易接受。演讲者的高尚情操要体现在一个“爱”字上:爱生活,爱生命,爱周围的人,同时也爱自己,时时以肯定和悦纳的目光看待一切事物。“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演讲的目的即是说服和影响他人,故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演讲”,只有把听众视为朋友和知音,演讲者与听众之间才会产生同悲共喜的效果。此外,高尚健康的情感还要求演讲者具有幽默感,即善于用诙谐的语言表达情感。列宁就曾指出过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在演讲中运用幽默,不但可以增加生动性,而且有时还起到缓和气氛的作用。如美国著名的黑人律师约翰罗克曾在其《要求解放黑人奴隶的演说》中,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女士们,先生们,———我到这里来,与其说是发表讲话,还不如说是给这一场合增添一点颜色。”这是幽默的最高境界,既有趣可笑又有深刻的含义。
2、对演讲的内容充满激情。著名演讲家艾伯特·胡巴德鲁说:“在演讲中赢取观众信任的,是演讲的态度而不是讲稿的内容。”演讲者在演讲时表现出来的激情对演讲的成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尤其在“风暴演讲”这一靠激情震撼听众的演讲法中。这首先是因为演讲者对演讲的热情将对他自身的行为产生巨人的动力作用,可以让演讲者完全投入到演讲当中;另一方面是因为演讲者一走上台便成为全场注目的焦点,此刻听众的情绪尽握手中,由于情感具有感染功能,因此演讲者的感情投入是带动全场气氛的关键一环。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之所以吸引鼓动人,正是因为他把自己燃烧的情感、火热的激情诉诸演讲当中。一提起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的著名演说,人们头脑中浮现的也首先是演讲者那感情炽热、激情澎湃的面容。
3、善于运用各种表情手段。演讲者要让听众了解自己的思想,与自己的情感产生共鸣,除了利用语言这一手段之外,还要善于运用各种表情手段。人的表情有三种: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这三种表情在人际沟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面部表情来说,应做到顺乎自然而富于变化,一颦一笑、一蹙一情,都能和演讲的内容和拍,尤其要注意发挥眼睛的作用,做到能用眼睛说话。从身段表情来说,主要应做到能配合演讲的内容运用各种手势动作,这首先要了解各种手势的作用。一般来说,自然而平稳的手势可助演讲者平静地说明问题,急剧而有力的手势可助演讲者升华感情,稳妥而含蓄的手势可助演讲者表明心迹。言语表情主要是指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声音是演讲者与听众的媒介,演讲者要善于结合演讲内容和听众的反应,让感情决定声音的变化起伏,达到“以情托声”的目的并紧紧吸引住听众的注意力。
最后,从“意”即意志过程来说,成功的演讲要求演讲者有良好的意志品质。
这是因为演讲作为一种相对高强度的活动,其实质是一种意志行动。意志的良好品质包括:自觉性、自制力、果断性和坚持性。可以说这四种品质对完成一次成功的演讲都是必须的。演讲者对演讲的目的有着深刻的认识,这是自觉性的表现;为了达到目的主动克服各种内部和外部困难,如抵制无关刺激的干扰,调节自己的情绪服从演讲的需要,机智处理演讲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这是自制力、果断性和坚持性的集中表现。演讲者要有较高的情商———对听众和自身的情绪状态能及时适当地把握并能施以有效的调控,使演讲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顺利进行。一个情商高的人其实就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以上从知、情、意三方面说明了演讲者必备的心理素质结构。在实际生活中,这三个心理过程是浑然一体互相渗透的,演讲者在加强自己某一方面的心理素质时,无形中对其它心理素质也会起到促进作用。如要做到演讲时饱含激情,需要一定的想象,也离不开意志的参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演讲成功的基础,而心理素质的完善主要靠后天的磨练。没有人生来就是演讲家,从古希腊的德摩斯梯尼到前文提到的丘吉尔,及至我们熟知的一些演讲家,他们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有计划的训练,获得成功的演讲并非难事。演讲是一个人的知识才华和心理素质的大展现,而知识是经过后天的积累而后渊博起来的,心理素质更是在实践锻炼中才能得到完善。所以,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演讲者,还需要具备“自信”这一性格特征:相信你自己,只要有心,并练之有法,你一定会做得更好!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4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