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对经济发展的理解

2022-10-04 05:58: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文-对经济发展的理解》,欢迎阅读!
经济发展,理解,论文


经济发展的理解

张庆庚

关键词:经济,消费,出口,投资,需求,供给。

要:什么是经济?什么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什么?经济体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人们都非常熟悉“经济”这个词,但仔细一思量,到底什么是经济?什么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什么?这几个问题,很多经济学家可能都搞不明白。

一、 什么是经济

我们通常所说的“经济,实际是包含两层意思:一个是最低成本。比如我们经常说的“这么做很经济”就是这个意思;另一个是系统性的生存生活保障能力或模型。比如我们经常说的地方经济好坏就是这个意思。

通俗来说,经济就是如何能保证以最少的投入换成最大的产出(包括长期产出)的过程和结果。确切的讲,经济是一种生产力模型,这种生产力模型是在“需求”对“供给”的拉动下,经济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控制,不断追求最低成本、最高质量的供给与最低成本、最高质量需求的平衡,目的是达到最大程度的人类解放。经济模型主要包含经济结构和经济要素,关键要素是“需求—激励”和“供给—响应”,核心动力是“供给”和“需求”的矛盾。

二、 什么是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主要是指实现经济模型的不断升级,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最大程度的解放人类。良好的经济发展是最低成本、最高质量的实现不断升级的供给与消费的平衡。

三、 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如何发展经济)

经济经济体,可以类比为一个生物机体(比如人体),要保证生物机体良好发展,需要在机体内生需求拉动下,保证外在各种供给与需求的平衡,以及和内部新陈代谢结构良好和稳定。保证经济的发展,原始动力是需求和供给(消费)的矛盾。但在具体的经济活动中,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不同的,消费、投资经济结构、经济要素都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经济学家经常说的经济发展的三要素:投资、消费、出口是从供给和需求方面进行总结的。其中投资主要是从供给角度出发,通过完善经济结构以提高供给水平和能力,而消费和出口则是从需求角度出发,通过消费和出口来扩大消费以拉动供给水平和能力。

发展经济的步骤,关键有两点:首要的是使所有的劳动要素特别是劳动者都劳动起来,接下来是使所有的劳动要素低成本、高质量的和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劳动起来。这主要是通过对国家、社会经济单元等的低本、高效、优质的体制、机制建设和系统化的组织管理来实现的。

经济出现停滞时,要针对经济系统的问题进行分析,是内生需求不足(比如没有新的或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刺激),还是供给不足(资源匮乏或生产力能力不足),抑或内部新陈代谢结构的问题。在确定具体问题点后,实施针对性的办法,使经济恢复正常运行。就像治

- 1 -


病救人一样,恢复经济的办法,同样是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让经济体启动运转起来(就是所说的搞活经济);第二步是让经济体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的运转(就是所说的搞好经济)

有一个问题,如果说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动力,那么浪费是否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一般来说,浪费属于过度消费,是不利于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但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比如生产要素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或者人们普遍性富余而不愿劳动,或者人们陷入惰性习惯,这些条件下,浪费可能会使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生产要素释放出来,或者利用浪费使人们陷入匮乏而重新产生需求,进而使经济循环起来。

四、 计划经济模式与市场经济模式分析。

经济模型的种类,大体上分为“计划经济模式”和“市场经济模式”两种。这两类经济模型实际上对应着人的感性和理性,就像人类自身一样,在人类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这两种模型需要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唯计划经济,或唯市场经济都不能充分引导经济良性发展。计划经济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通过统计实现宏观预测;最大的问题是不能有效推动个体的经济市场经济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充分调动个体经济的活力;最大的问题会使市场去理性,最后出现产能过剩导致经济危机。

经济学中,常有“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说法。“看不见的手”主要指“市经济是个人和微观的经济行为,代表着感性和短期,这种理论代表人物是英国的亚当·密;“看得见的手”主要指“计划经济”中的“宏观调控”,是政府和宏观的经济行为,代表着理性和长期,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凯恩斯。对“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理解,可以举这么一个例子:卖伞的想每天都下雨,染布的想每天都晴天,而政府则想风调雨顺。

随着巨型计算机运算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的发展,计划经济经济模型中的作用可能会越来越大。

五、 经济模型下的个体人类的生存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自动化、智能化、规模化的发展,人类已越来越从劳动中解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人会失去工作吗?人类在经济中的作用又如何?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一种情况是,经济的高度发展,极大的解放人类,最后人类获得极大解放和自由,完全从劳动和工作中脱离出来。

一种情况是,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会淘汰一些职业,但随着人类需求层次的提高和人类协作分工的细化,会触发更多的新职业。

从人类经济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角度讲,第二种情况应该是未来个体的人在新经济中的作用和状态。

六、 经济体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每个经济单元(包括个体经济)实际上是整个更高经济组织的组成部分,各层次经济体的存在意义和水平,实际上是满足人们需要的程度的体现。需要的程度越大,经济体量越大、水平越高。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自动化、智能化、规模化的发展,经济体的规模越来越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小的经济体,特别是个体经济会逐渐消失。主要原因是大的经济体保持既定的经济模式的惯性较强,但灵活性和创新性相对于小的经济体要弱(就像万物的生长变化都是从幼小个体发展而来一样,小的经济体往往意味着新经济的诞生)

- 2 -




作者简介

张庆庚 出生于1975925 1999年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机制专业, 学士学位。

- 3 -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42U.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