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网络犯罪的一点看法

2023-04-16 06:36: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对网络犯罪的一点看法》,欢迎阅读!
看法,犯罪,网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对网络犯罪的一点看法

作者:刘裔博 陈媛媛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1年第01

网络这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无限便携、利润、多彩生活的同时,也给整个社会埋下了深深的隐患。由于网络自身存在的交互性、及时性、跨地域性、非实体性等特点,其以一种崭新姿态冲击着社会制度社会结构。在我看来,它将在有形或无形中导致新一轮的社会秩序的变迁。

第一,审视我国当下网络犯罪现状及其背后潜藏的巨大危机。

目前,我国网络犯罪的深度与广度已让我国的社会秩序出现了较大范围的波动,扰乱了百姓正常的生活起居。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目前,我国比较典型的网络犯罪包括网络窃、网络诈骗、破坏网络资料网络洗钱、网络传播淫秽色情等等【1P338。的确,在现实中,我们也深有感触,从电脑病毒到被骗取钱财,同学们的怨声载道透出了现今社会网络犯罪的猖獗。计算机病毒的肆虐加之黑客的不期而至,导致用户系统出现故障、数据丢失、电脑务器瘫痪,给广大用户及网络运营商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其严重的后果也只能自己承担;通过各种途径实施的各种诈骗手段,让多少单纯无辜的用户后悔莫及、倾家荡产甚至出现人命关天的事件、多少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就此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利用木马程序侵入他人网上银行账户等各种窃取网络账号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在网络上传播各种不健康影片、小说、图片及提供裸聊等色情服务的平台也大大存在,这让多少原本健康成长的青少年误入歧途,甚至走上一条不归路,不仅破坏了自己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但可悲的是,陷入物质压迫与精神压迫双重泥潭中的人却越陷越深,难以自拔;网络上各种侵权事件层出不穷,多少网络写手的版权屡遭侵犯,又有多少软件被稍作修改便公布于众,这一系列的数字化作品的版权问题已被侵犯到肆无忌惮的地步,他们的权益无法保障,着实令人不知所措。其实,网络罪的范围还远不止这些,我提到的仅仅是冰山一角。使用电脑的我们或多或少曾遭遇过这些,这不仅仅发生于我国,其他国家亦如此。在我查阅资料时曾看到这样一份数据,触目惊心:据《美国研究》杂志1990年在调查3000多家不同规模公司并走访了500所大学、250个研究实验室、500软件公司、500个政府机构和250家非营利性组织之后所提出的一份题为‘1992计算机病毒和盗窃研究报告,显示到1991年经此造成净损失高达1643亿美元。2P193这样的数目让我大为所叹,这仅仅是在20年代90年代初,如今21世纪已过去了十年,现在的数据将是怎样,我不敢想象,也无法想象。在网络时代到来之前,更多的是层出不穷的社会现实中的犯罪;而当网络走近千家万户,便也掀开了新一轮的犯罪热潮,引发了某种程度上新一轮的社会失范,使社会秩序紊乱。而网络本身隐蔽性、匿名性、数字化、高科技的特征又为侦查网络犯罪增添了极大的难度,甚至只能任其逍遥法外,无法将其规制法网,显然恶性循环的悲剧将不断上演。如果不果断采取措施,强加管制,又有多少百姓将遭其祸害而无处申诉。

第二,网络犯罪背后隐藏的社会安全阀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纵观整个社会,我们不难发现网络犯罪人群中存在着部分白领阶层社会地位及物质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的人群。他们为什么会出现在网络犯罪群体中呢?这是值得研究者们进行深思考量的问题。对此,我做了一些思考。我以为问题出在我们的社会中并不存在一个让人民能够赖以宣泄的场所,即缺乏必要的安全阀机制,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贾春增曾形象地比喻过该理论“‘安全阀可以促进过量的蒸汽不断排出,而不破坏整体结构,冲突也可以帮助一个动乱的群体净化空气’”3P268。的确,当今社会,充满竞争、充斥压力,有时甚至让人有种窒息的感觉,这部分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物质财富拥有较多者往往会在社会浪淘中迷失方向,内心极度矛盾与挣扎而又无处泄愤。此时,或许会选择网络,走上一条反社会之路。在网络犯罪虚拟的世界里得到些许满足和快感。据我了解,在日本,有类似砸盘馆的地方,在那里可以允许人们朝四面墙壁砸盘子,最后再付相应费用。我个人认为,我们的社会也应效仿,可以让那部分有需要的人获取所需。其实,由于社会各种因素而产生的心理压力激增现象存在于各行各类人群中,如果不妥善处理该现象的话,后果无疑只能是社会整体的衰退,而这部分人群往往都是推动社会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他们都逐渐地形成反社会人格、逐渐地远离真实、隐匿于网络,以把在网络上逍遥自在作为自己又以能力体现的平台,那么我们的社会将变得怎样。其实,适当的方式可以将压力转化为动力,适当的方式也一定能够将压力转化成和谐社会发展的助推器,这种方式我以为就是如今一直被人们忽视的安全阀机制,心理咨询室、社会工作服务站、各种宣泄馆等,都应逐步建立,才能解决社会高速发展与稍滞后的社会现行设施之间的矛盾,社会中的每一分子也应当勇敢地将一些痛苦分享出来。我期待着我国安全机制的逐步健全。

第三,和谐社会下,网络犯罪的应对策略。

由于网络犯罪的载体自身的特点导致网络犯罪主体多元化、组织化、犯罪方式隐蔽性、多样性,犯罪区域跨地域性等等原因,都对网络犯罪的控制与侦查有着极高的要求与难度。我觉得可以从五个维度展开,来应对网络犯罪:个人、法律、执法部门、学校、社会。首先,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拒绝网络犯罪,人人遵守网络规则,共建和谐阳光网络环境,我认为是最为根本的解决方式,只有人人自觉,才能带动群体自觉,才能最终营造一个理想的网络使用氛围。其次,法律的完善才能使网络犯罪有法可依,纵观现今我国关于网络的立法主要还停留在就事论事阶段,体现的依然是对不同网络利益的保护,因而,在我看来,应该有其专有罪种以完善我国法网,毕竟法律的与时俱进也是极为必要的。有学者说应当将网络犯罪的部分罪种由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这一犯罪群调整至危害公共安全罪这一犯罪群,或者在危害公共安全罪一章中设立有关网络犯罪的独立罪种。4P442诚然,只有真正地增添进网络犯罪的新罪种才能清晰地展现网络犯罪的范畴,而模糊的概念只能让更多的犯罪者钻空子、逍遥法外。其三,执法部门。网络犯罪执法部门分为两种,一是网警,一是法院。网警必须训练有素,具备科技水准;而法院则必须公平、公正、公开地依法执行网络犯罪案件,让那部分犯罪者得到相应的惩罚;其四,学校的正确引导,老师的榜样作用也在现今广大学生网络用户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因而必须把握好尺度,让学生能够在其位、谋其职;最后,社会的努力也是极其重要的。网络安全知识、拒绝网络犯罪等的宣传、舆论的正确引导,才能使百姓在耳濡目染中营造出最为阳光的网络世界。另外,我在第三段中所强调的社会方面的安全阀机制的完善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落实也是抵制网络犯罪的重中之重。以上,我从五个维度阐述了网络犯罪的应对策略,我想,如果真正能够落到实处,我定能走出网络犯罪的阴霾。

行文中,我分别从我国当下网络犯罪的现状及其潜藏的巨大危机、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网络犯罪中的角色扮演、网络犯罪背后隐藏的社会安全阀问题以及如何应对网络犯罪这四个反面阐述了我对网络犯罪的思考与理解,希望我国能尽快探寻一条针对网络犯罪的出路,让网络世界和谐阳光。 文献

[1] 郭玉锦.网络社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38

[2] 李玉华.卢黎歌.网络世界与精神家园[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193 [3] 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修订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268 [4] 赵秉志.于志刚.计算机犯罪比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44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3z6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