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 》,欢迎阅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
摘 要:信息技术科的各类考试对于标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加快信息技术知识的普及、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受客观条件所限,考试题目以考查学生根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根本技能为主,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那么显得苍白无力。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原有的教育评价体系己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与开展的要求,尤其在对学生评价时,只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而无视对学生能力开展的评价。本论文围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展开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课程;课程评价;电子档案袋 一、前言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鼓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研究课程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改革和开展的需要。因此,建立表达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开展、鼓励教师上进和推动信息技术课程不断完善的信息技术评价体系,表达评价内容、主体和方法的多元化,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个教与学过程。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必须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和信息能力的全面评价。信息技术评价应有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开展,要改变只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多寡的“知识本位〞评价方式,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开展。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动机、形成健全的人格、建立自信并为终身开展奠定根底。评价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开展中的需求,发现和开展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在己有水平上的开展。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根本理念 1.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根底,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开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2.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整合教育资源,为高中学生提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气氛;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开展,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3.照顾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开展;关注不同地区开展的不均衡性,在到达“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开展。 4.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
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5.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适宜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此过程中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进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根本理念 1.评价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开展和信息素养的提升
新课程评价提倡对学生给予积极的、鼓励性的评价,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根底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开展。 2.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
评价不是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它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局部。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3.努力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互动
教师应注意发挥在信息技术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乏,以评价促进学习,组织学生开展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4.尊重差异,鼓励创造
由于高中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和家庭,经济状况的好坏,教育背景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学生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学习风格和开展需求。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确实定和选用,要在保证到达最低教学要求的根底上,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一方面,不同起点学生在己有根底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得到认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经验;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和创造性,对同一信息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技术解决方案等,都应给予恰当的认可与鼓励。
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设方案
信息技术的评价方法,除了测验外,还应该包括观察与轶事记录、任务设置、成长记录袋等,教师应根据具体评价内容的不同灵活采用。 1.轶事记录法
日常观察可以为教师提供大量的关于学生学习和开展的信息。例如,在信息技术课上,王小风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又帮助其他同学;李超心不在焉地在网上浏览着体育信息,不理睬教师的提醒。像这样的日常事件和片段,能够使我们确定一个学生在各种情境中是如何表现的,这些信息可以补充其他方法的缺陷。但是,通过观察所获得的印象往往是不完整的或片面的,除非我们能够长期准确地记录我们的观察,于是,轶事记录法应运而生。 2.成长档案袋法
一个学生的成长档案袋,同时也是学生作品的收藏夹,但二者又有着重要的不同。成长档案袋中所收集的作品应当效劳于某个特定的目的,如描述学生的进步。成长档案袋中的作品一定要精心选择,以效劳于成长档案袋用于评价的特定目的。教师在课堂中采用成长档案袋,可以使学生作品的不断收集与评价成为教学过程的焦点。这与让学生偶尔收集一些作品,以使学校领导或家长感受教学效果,有着明显的不同。
3.设置任务法
在使用任务设置法的时候应注意,用于过程性评价的任务应指向具有普遍意义的目标,任务应该是多层次的,可考察学生综合的信息素养,不能过偏;任务应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或生活实际,防止设置脱离学生生活或学习经验的任务情境;任务对所有学生都应是公平的,不能偏难或过于偏向某些学生的生活经验。 4.测验法
测验与考试几乎所有信息技术教师使用最普遍的传统评价方法,但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所创导的新理念的推广和实施,这种传统的评价方法也面临着从理念到方法的全面革新。 五、结论
社会的开展要求教育培养出有知识、有能力、会创新、善于与人合作的高素质人才,要实现这一艰巨任务,除了要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外还应该采用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法。新课改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希望本文介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方法能够给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提供帮助,同时也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能够促使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重视课堂教学评价,积极探讨各种适合信息技术课堂的评价方法,不断收集学生动态开展的信息,以便改良和提高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万伟,秦德林,吴永军编.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5页. 【2】陈黎丹.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 :// ww edu-first/discourse/sho asp?id=1 075.
【3】胡济良,李尚仁主编.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140页.
【4】李冬梅.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 11. 26页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3w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