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方法》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2023-09-11 14:39: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调查方法》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践与反思》,欢迎阅读!
项目化,社会调查,反思,实践,课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社会调查方法》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作者:孙迎春

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14年第09

摘要:本文对《社会调查方法》课程项目化教学教学目标、设计思路、考核评价以及教学效果进行了阐述和反思,通过渗透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调查能力。

关键词:社会调查方法;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9-0110-02

社会调查方法》是社会学、人口学、社会工作等专业的主要课程应用性很强。本课程秉持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理念,强调做中学、学中做,主要围绕接受项目、分析项目任务、设计工作计划、控制任务进程、结束及评估项目等内容进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真实的调查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调查实务能力。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任务训练使学生掌握有关社会调查方法的基本程序和相关知识,通过大量实例的训练和学生课外实践,使学生了解从选择调查题目开始,直至完成调查报告为止的整个社会查过程,为学生能够实际完成调查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与技能基础。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掌握问卷、访谈、文献、实验法的操作流程和适用范围,掌握抽样的方法和具体操作,了解基本的统计与分析方法,掌握调查告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能力目标

学生应具有选择合适的调查课题和设计科学可行的调查方案的能力;能够根据调查内容选择合适的收集资料方法和抽样方法;能够设计问卷或访谈提纲;能够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撰写规范调查报告 3.职业素养目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完善的职业价值伦理观;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对服务对象负责的职业操守。 二、设计思路

社会调查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认识活动,不仅具有内在的逻辑结构,还遵循比较固定的程序。因此,《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紧紧围绕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选题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分析阶段——总结阶段,这五个阶段安排学习内容。 1.以实际社会调查工作为引导,围绕工作任务,按模块设计教学内容

围绕实际的社会调查工作,结合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将一般程序的五个阶段总结成三个学习模块(如图1所示):认识社会调查方法——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撰写调查报告,每个模块中划分为不同的学习任务,按模块分任务设计实践教学 2.按照社会调查的操作程序,学生分小组完成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

为确保学生学其所用、用其所学课程采取学中做、做中学教学方式,以实际案例为教、学、做操作对象,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小组成员从选择调查主题——选择资料收集的方法——设计问卷或访谈提纲——调查实施——数据分析——撰写调查报告的不同阶段,随课堂进度完成不同的任务(见图2),操作训练与学习内容同步,先训练后学习,在实践中发现学习内容,在学习中检验实践效果。三、考核评价 课程采用过程考核的方式。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其中平时考核占60%,期末考核占40%。平时考核主要包括:考勤、课内项目(围绕

八大任务提交的书面作业和课堂展示)、课堂参与程度,比例为141,主要考察学生学习态度和对于社会调查不同阶段的知识掌握情况。期末考试以闭卷形式进行,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以及重点内容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效果

在选题阶段,每个组围绕着身边现象,结合自身生活经验,选择的题目多是和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如饭堂满意度调查、阅读兴趣调查、大学生网购现象调查等,小部分学生针对市民开展调查,如中小学生校外教育状况调查。无论是从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还是完成作业的情况看,学生普遍认可该种教学方式,学习知识较多,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反思

项目化教学教学设计至关重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虽然社会调查本身实践性很强,很容易结合当下社会现象找到合适的教学任务,但是这个任务如何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和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相契合,则非常重要。在期末考试中,打破常规考试概念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变为应用操作题,让学生结合情境设计抽样方法、量表、相关概念操作化为具体指标,学生复习轻松,也起到了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在项目化教学中,学习任务大多是分组完成的,组内不可避免的发生搭便车现象,为了减少此类行为,可以不同组员安排不同的任务,组内分工明确。 责任编辑陈春阳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3oD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