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画的文化内涵

2023-05-28 04:4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论中国画的文化内涵》,欢迎阅读!
中国画,文化内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论中国画的文化内涵

作者:杜玉霞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11

要:中国画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块奇葩,从象形文字一直传承发展到现在,并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本文从中国画的起源及功用、中国画的古典精神、中国画的笔墨、中国画的天人合一四个方面来对中国画博大深邃的文化内涵进行探讨。 关键词:起源及功用;古典精神;笔墨;天人合一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034-01

中国画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缩影,人们从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中,都可以捕捉到中国社会发展的人文景象。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画的文化内涵,来揭开中国画神秘的面纱。 一、中国画的起源及功用

中国画起源于古代,所谓的 书画同源论,是指文字和图画都是起源于形象的模拟,文字对形象的模拟日趋抽象,而图画对形象的模拟日臻具体完善。

中国画在我国古代发挥着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的作用,即促进社会教化,帮助推行政策,构建社会和谐,稳固社会秩序。人物画如:汉代的功臣图将功臣画在画里,表彰他们的显赫功绩,激励百姓及子孙后代为社会做贡献;山水、花鸟画是对自然景物的特写,贤人雅士对经典的山水、花鸟作品有着更深刻的体味,他们在欣赏佳作的同时,可以修身养性,对于提高人的内涵与修养,消解人与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发挥着直接的审美功能和间接的教化功能。

二、中国画的古典精神

中国画是一种文化的积淀,它融会了儒、道、佛等多家思想,是一种人文性的艺术。若一个人不能深刻的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他不可能从根本上、从深层次中去把握中国画的精髓。 孔子和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他们提出的 中庸之道对中国画的影响是深远的。在绘画上表现为:追求和谐充实之美,强调含蓄,主张寓教于乐、认为心正则笔正人品不正,用墨无法。

道家思想对于中国美学范畴体系的影响,显然比儒、佛两家深广得多。老庄哲学崇尚为而为,主张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其思想促使画家们超尘出世,隐逸山林,在自然中追求天然之美,在艺术追求上以小见大,以少胜多,追求雅淡空灵的境界,在自然中注入人的情感。到宋元明清,山水画在中国画中逐渐取得主导地位,这与道家格外重视自然的思想有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佛家思想认为世界是虚幻的,一切事物皆因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人只要静心自悟,就可以觉悟。在中国文人看来,只有以虚静明彻的心灵去关照和感悟大自然的美,才能达到心物统一天人合一的最佳境界。禅宗思想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趣味,崇尚意境,景越藏意境越大,景越露意境越小,把虚、白、空、灵看成是绘画追求的目标。

总之,佛和儒、道思想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并存于画家的修养与创作之中,三大思想支柱对中国画有深远的影响。 三、中国画的笔墨

笔墨是中国画的艺术生命的一种特质所在,是中国画的第一要素。笔墨能表现出气势、节奏和韵律、能展现出生命力。中国画的笔墨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构成的语言,更是一种精神外显的载体,还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相关,有着超越形式的深刻内涵。唐代张彦远指出:夫物象必在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善书,意思是说用笔是造型的基础,但它不是仅仅把形象画像就够了,还要有自身的骨气。中国画的用笔最高境界应是意到笔随。运笔用墨不可雕凿,不可极腐,不可牵连,不可脱节,不可无理,在于墨海中定精神,笔锋下出生活的艺术境界。

笔和墨不可分离。清沈宗寒在《芥舟学画编》的传神论中说:盖笔者墨主帅也,墨者笔之充也……可谓尽泄用墨之秘也。笔有笔用,墨随笔用,墨有墨用,墨中见笔,笔墨互相生辉,互相依存。笔墨形式是中国画创作得以实施的媒材,它是绘画作品能否达到气韵生动的关键。

四、中国画的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贯穿整个传统中国画历史的重要美学原则。潘天寿在解释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时说:故画之贵乎师造化、师自然者……然画之至极则终在心源。指出人与自然、人与画的关系,在文化空间中给中国画家们提供了一个自由驰骋远离理性的天地。画山寄志于山,画海寄情于海,绘画的整体精神和自身的文化道德修养尤显重要。由画家的主观意识来创造客观物象,把自然的时空转化为心理时空,在出神入化的空灵世界中达到人与自然的交融、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是中国画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最高追求。

天人合一是绘画的一种整体感应,一幅完整的中国画是有哲思、有禅意、有灵性的,因而它是一种文化和精神。

结语:如今,由于新材料的使用、新技法的尝试,新感念的形成等因素,极大的丰富了传统的中国画。然而,随着展览的多样化,作品的市场化、标准的多元化等潮流影响,尤其是制作之风日盛,写意无论在技巧层面还是精神层面,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传统文学艺术精髓正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我们要全面认识中国画,就要从复杂的中国文化历史中寻找中国画的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源,探索其古典精神,领略中国画的神韵。只有我们全面的认识了中国画,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发扬光大。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3m9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