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校文化制度建设》,欢迎阅读!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一环,是实现学校规范化管理的捷径,是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标志。因此要建立并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以保证学校建立正常的教育秩序,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目标
1.构建适合我校校情的常规管理制度体系,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促使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学习习惯,保障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建立,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
2.将学校的各种管理因素,根据各种教育教学活动需要,实现最优组合,形成科学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管理效能,
二、具体措施
一、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凸显其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促进作用。
1.组织学习。为了加强学校制度建设,提高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积极组织教职工分级分层学习学校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内容涉及教育教学、干部职责、年级组长教研组长职责、各功能室职责、各类教师岗位职责、人事管理制度、党员有关制度、财务制度、评职晋级制度、评优选先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做到心中有数,严格执行。
2.完善制度。针对教职工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民意调查,召开不同层面人员的座谈会,充分征求教师的意见再将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最后才正式实施。如,考勤制度等等。既可以避免制度脱离实际,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又有利于统一认识,沟通感情,从而为制度的贯彻执行奠定心理基础,减少执行制度的阻力。
二、创新学校管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1.创新学校管理的激励机制。将教师自主发展的需求和学校整体发展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着眼于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一是通过学期、学年、年终考核评优级体现。二是通过绩效分配方案及奖励方案体现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作出成绩,为校争光的教职工按方案奖励办法给予奖励,以达到鼓励教师创新争优成绩的效果。
2.评选学校三年改革功臣。根据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业绩、工作状态,对学校做出的突出贡献,家长、学生的反应与评价等情况,评选出学校三年改革功臣,鼓励各方面人才脱颖而出。以此树立教师典型,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
3.实施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能否适应课改的要求,直接影响到课改的实施效果。我们把对教师课改的实施要求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设计由合格教师到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梯,与此相应,要求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使教师专业发展的个别化需求与学校的统一性要求有机结合。我们采用教师个人申报述职——考核评审小组审核——教代会审议通过的评定程序,每两年评审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加上市、县评选的名教师后备人选,形成骨干教师梯队。
三、营造学校文化与学校精神建设机制。
学校文化与学校精神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中之重,它是学校优良传统的真实反映,更是凝聚和团结师生共同为实现办学目标的精神动力,学校文化就是学校风范,一旦形成,会对学校办学行为和教职工教育行为产生导向、凝聚、激励、约束作用。
1.制定文昌教师文明礼仪规范。为进一步规范我校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自身形象,彰显育人效果,履行传承文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神圣职责,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文昌教师文明礼仪规范,并开展争做儒雅教师活动。
2.加强年级组文化建设。合作共事、团结和谐才能融洽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职工才能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去。人际关系的紧张会妨碍教师才能的发挥,也会影响干群关系、师生关系,进而影响学校办学质量和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学校制定文明处组评选办法,加强对组长进行培训,明确每一层级的岗位职责,不断提高大家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主动工作的意识,使分级管理和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
3.倡导学习氛围和教师主动发展的进取精神。教师担负着传播人类文明的重任,不学无术和吃老本都是无法胜任教学工作的。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学习新的学科知识,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的教学技能。学校也非常注重学习型团队的建设。形成每学期组织教职工进行读书、交流、习字等活动的制度,让学习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适应教学工作的迫切的自我需求。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学习型组织的特点。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3bd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