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随笔 读《孩子,这不是你的错》的心得

2023-04-12 03:48: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师读书随笔 读《孩子,这不是你的错》的心得》,欢迎阅读!
随笔,心得,教师,孩子,不是
教师读书随笔 读《孩子,这不是你的错》

的心得



最近,迎江图书又漂流到学校,我选择了钟杰老师的《孩子,这不是你的错》一书,首先吸引到我的是标题。一看这标题,就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博爱,宽容的教师。在孩子的心底播下希望的种子,以爱心为阳光,以耐心为水分,春天到了,它就能发芽!封面这句话和我当初选择当教师的原则是相同的,于是我选择了了这本书。这是一本班级教育事书籍,也是一个后进生卓新民转化的案例,内容真实感人,文笔细腻流畅,饱含着对后进生的真切关心和殷殷叮嘱,充满着教育的智慧,读后感触颇多,受到很大的震撼。同时,阅读中的愉悦、快慰、纠结、感动伴随着左手中的书页越来越厚,直至右手握着书脊,封底映入眼帘慢慢消弭。但是钟杰老师对教育的执着,对后进生卓新民的尊重、理解与信任却令人回味和思索。《孩子,这不是你的错》预示了不同生命形态融合的可能性。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每个班级,都有所谓的后进生;每个教师,都会遇到所谓的困难学生。钟杰老师所任教的意博班,就有这样一位卓新民同学,除了对数学课还有一点兴趣外,其他学科对他来说都是一种磨难,学习成绩挂红灯不足为奇。更要命的是,和同学吵架乃至打架是家常便饭,甚至还有挑衅教师的举动;在假期里去挖坟墓,还把尸骨带到班级里来,把老师和学生吓得花容失色……

卓新民所有这些问题的产生与他的家庭生活有很大的关系,父亲长期在外打工,得不到父爱,母亲很早就与他父亲离了婚,缺乏母爱。面对这样的孩子钟老师从心灵深处发出孩子,这不是你的错的呼唤。钟老师耐心细致的调查结果告诉我们,学生的很多问题,通常都是长期施加在孩子身上的负能量不断累积的结果。一次次受挫的经历,强化了自己是一个坏孩另类孩子的印象。问题学生呈现的问题,诱因很多,不要期望一剂药就会收到明显的效果。要允许学生反复,又要坚信持之以恒地去做转化工作一定会有成效。

师生、同学之间只要相互付出真诚和信任,那种不同生命间的灵犀相通,情感交融是可以随时随地开花,结果的。钟杰老师与后进生卓新民之间不就创造了这样的奇迹吗?这一切就在于生命的内在欲求,未来趋向是高度一致的,都渴望在规则的引领下享受快乐,都希求在生命的交融中体味激情。教育的本质是爱,是尊重。当接班后接触到卓新民这样一个混世魔时,钟杰老师并没有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他,反而是尊重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不管是卓新民一而再的反复犯错还是取得些许的进步和改变,钟杰老师始终秉承着尊重的态度,重卓新民的内心、行为,选择,甚至尊重青春期卓新民的情感。钟杰老师在转化卓新民的过程中,看到的是一个具有纯美内质的,内心充满着被认同、被理解的渴望的人。所以钟杰老师给予卓新民的除了尊重,更多的是理解。尽管这样,卓新民那敏感的内心仍执拗的认为大家是看钟杰老师的面子才这样对待他,直到钟杰老师离开意博班,卓新民看到大家一如既往地对他,才理解了钟杰老师当时的一些用心良苦。相互的理解为之后的信任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钟杰老师在教育卓新民的过程中,看到的是一个具有纯美内质的,内心充满着被认同、被理解的渴望的人。她以一个母亲的心来对待卓新民,容忍他在成长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波折;她知道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耐下心来静等花开。在班级管理中尊重、信任和理解像卓新民一样的同学,用真诚和信任筑起师生平等交流的基石,用爱心和耐心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在尊重、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构建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想必也会成为我们转化自己班级里卓新民同学的一把利剑!请所有的为人师者都心怀感恩,感恩班里那些形形色色的孩子,正是因为他们,我们的教育生涯方才更加丰盈,且教且珍惜!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3Cj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