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唯实论名词解释

2023-01-15 05:36: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唯实论名词解释》,欢迎阅读!
唯实,名词解释,社会
社会唯实论名词解释

这个词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哲学界曾风行一时。何谓社会实论?我们应当如何理解?“

社会唯实论是近年来出现于我国哲学领域的哲学思潮之一,是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浪潮下出现的新形态的西方唯实论和实践哲学它继承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现代哲学中有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一般论述,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深刻反思历史沉思,力图从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出发,重建哲学史上科学社会存在观念和社会认识论。社会唯实论虽然把社会现实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但又不同于历史唯物主义,因而被人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版本。该书的作者胡伟希教授如是说。

社会唯实论提倡还原为生活,还原为人的生活世界。按照这种理解,哲学就不是少数专家坐在书斋里的学问,而应该是来自人民群众的学问,是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其根本目的在于把理论东西转化成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同时,社会唯实论也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进一步改革和创新的产物,它超越了以往那种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对西方思想进行机械的介绍和模仿的传统,大胆地走出去,引进来,吸收先进的、有价值的、适合我国国情的部分,更加贴近中国的实际,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体现了中国人的良知。

社会唯实论看来,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和源泉,人类社会所以区别于动物社会,是由于人类社会能够通过实践,改造自然,创



- 1 -


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不断地进步,这一切都离不开实践。“因此,要全面理解社会唯实论,就必须回答实践是什么?它为什么能引导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笔者问道。胡伟希教授坦诚地说:“实践既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没有实践的观点就不可能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就不可能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当然,我们决不能简单地、机械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是高度辩证的、科学的,不是唯心的、空洞的。”他认为,社会唯实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此外,社会唯实论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创新也做出了贡献,它力求还原真实的社会,还原社会现实中人的真实存在,展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魅力,真正达到为人民服务的目的。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35X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