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把握幼儿认知特点提高幼儿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欢迎阅读!

把握幼儿认知特点,提高幼儿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官当中心幼儿园 王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这段话深刻地阐述了学前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与基础教育的紧密联系——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高效课堂建设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心里的呼唤,在中小学中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根本宗旨就在于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我想,学前教育我们也不妨学习和借鉴中小学“有效教学”主题活动的理论、方法、经验,在学前教育中把握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提高幼儿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
如果一提及幼儿(学前班)教师,人们就想到能歌善舞、能描会画,人们把这些看得非常重,似乎这就是幼儿教师的全部与根本,有的学校甚至把它作为衡量或考核学前班教师的主要标准。客观而言,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幼儿园(学前班)保教工作的需要,要求幼儿教师具有更生动、更直观的教学方法与技能,用唱、弹、跳画等方式去体现教育形式,以助教育目标的实现,这也幼儿教师教育能力不同于中小学教师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的阶段上,说、唱、画、跳等技能应作为幼儿教师教学的基本内容。毫无疑问,不具备这些基本功也难以成为合格的学前班(幼儿)教师。
然而,随着素质教育在学前班(幼儿园)的深入实施,“有效教学”主题研究活动全面开展,对学前班(幼儿)教师则是一种更新的挑战,学前班教师也要有更广泛的科学知识,掌握专业理论,特别是要加强“高效课堂建设”理论学习,将“有效教学”科学理论运用到学前教育实践中,在学前教育中创造性的开展有效教学。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观念,把握幼儿年龄特点和认识特征,探索如何让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在轻松愉快的“玩”中学习的有效途径,并使幼儿学会学习,愿意并知道如何去获取知识,都需要我们教师对教育组织有效策略进行深入地思考与研究。总之,学前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对幼儿科学教育的效果。
二、保障幼儿的健康与安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
实施有效教学的主体对象是学生,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关注学生的健康,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可持续发展。在学前教育中实施有效教学,幼儿的健康与安全更为重要——当然,我并不是说中小学生的安全就不重要——是因为幼的年龄特点,他们在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在安全方面自卫防护能力,在认知能力等方面,接受能力等都有别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学前班教师必须时时把幼儿的安全健康放在、首要位置。
其一,要科学的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学前班教师一定要有更强的服务意识,从幼儿早晨到班的那一刻起,教师就必须尽心尽力地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认真整理环境卫生,给孩子们一个卫生、美观、舒心的感觉;认真做好晨检,给幼儿一个妈妈般亲切的感觉;认真组织好课堂活动,让孩子们生活中处处充满欢笑;认真组织好午餐和午睡,给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家的感觉……
第二,要科学地安排好教育活动。学前教育课程设置一定要依据《幼儿教育纲要》规定做好合理的安排,每节课的活动时间学前大班最长不得超过35分钟。在认真落实学前教育课程的同时,还要精心组织好幼儿课间操、课间舞、户外游戏等活动,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体质。
第三,切实抓幼儿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室内环境卫生管理、饮食卫生安全管理、课间活动的管理、午睡管理、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等。幼儿的安全教育应通过各种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活动进行,让孩子们在各种活动明理,空洞的说教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目标的。
第四,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幼儿教育有别于小学基础教育,我们不能把幼儿园的孩子看作小学生实施课堂教学,教孩子学拼音,写汉字,做算术题等等,我们应该恰当地把握幼儿年龄特点及认知的能力实施有效教学。“好表现、喜表扬”是孩子的特点,做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必须了解、掌握孩子的天性,及时对孩子的行为给予评价,使之不骄、不卑。在“玩中学”教育活动中,我们一定要注重提倡让孩子手、眼、口一致,也就是说不但要孩子学会操作,还要学会表达。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学中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难免有做错说错行为,这时,我们要做的并不是一味地指责孩子,而是诱导孩子应该如何“逆境而上”,让他们知道错了也不要紧,可以“重头再来”。帮助孩子寻找失败的原因,让他们知道总会成功的。
三、科学地设计组织教育活动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这就是幼儿教育的特点,我们必须把握这一特点,科学地组织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在生动活泼的各项活动中学到一定的知识。
学前班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乃至具体的教育目标,均与小学基础教育有着很大的区别。在学前教育中实施有效教学,在于科学地设计组织好每一次的教育活动内容,因为学前教育教学目标的实施大多是以活动的方式来完成的。教师设计组织的一个个游戏活动是教师教育行为的结果,学前教育的有效教学,就体现在这一个个活动的精心设计和组织实施的过程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活动,使幼儿的体、智、德、美和谐健康的发展。如教育幼儿学会“集合”、“排队”,开展游戏活动,引导他们观察、思考、讨论,有效地帮助他们形成“我们班是一个集体”的意识,培养他们“我是集体的一员”的直观感觉。帮助他们形成“人多力量大”、“团结力量大”、“集体生活快乐”的观念,培养幼儿乐群、全群的行为习惯和积极参与的进取精神,使他们能摆脱幼小时形成的自我中心,逐步与集体协调一致,在集体中感到快乐。
2013-5-20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2h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