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果蔬中的养生之道》,欢迎阅读!

四季果蔬中的养生之道
关键词:四季 果蔬 养生
摘要:营养金字塔中,果蔬排在第二类,可见其在人类营养摄取中所占重要地位。果蔬的种类广泛,各种果蔬生长季节各不相同,使得其属性各不相同。基本养生之道即顺应自然界变化,以避免招致百病。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我们常听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些就是人应顺应的各季养生规律。对应各个季节也必然有其对应的果蔬,本文简单对四季养生果蔬的功效及种类进行研究,以此增强人们的四季食疗常识。
在当今社会,各种慢性病已成为人类的主要死因,约占80%。很多慢性病是经过10-30年积累而成的,在早期或中期往往不知不觉,等到爆发时往往已经是晚期了,所以预防远远重于治疗,而营养在其中就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要说到营养,最先浮现在我们脑海的一定是水果蔬菜。在来学校之前,父母通常都会嘱咐我们买点水果带去学校,可见,虽我们对它们的效用了解不多,但经过时间的积累,它们对健康的影响已深深印刻在人们心中。
那么究竟为什么果蔬对人们的影响如此大呢?我们都知道人体需要不同的营养素维持每日所需。健康专家研究发现:脂肪和糖供给不足,可使人体缺乏能量,各组织器官无能量供给将逐渐衰退,人就无力活动。蛋白质供给不足,体内组织细胞就不能够再生,人就像树一样枯萎而衰弱,体内缺了盐和水,机体的代谢就会出现紊乱。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供给不足时,将会使体内的酶失去活性,细胞正常代谢就会受到影响,大量的细胞将逐渐衰亡。而日常为我们提供这些营养素的主要来源就是果蔬。果蔬中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维生素C、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锌、硒、铁不仅能增强细胞的抗氧化作用,增强细胞活力,还可以延缓衰老及预防营养性贫血。
古代中医对健康的维持及疾病的防治,强调“上工治未病”,这是最早的预防医学观念。即使有了疾病,治疗上也当以食物为主,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药方》中则提到:“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之不愈,然后命药。”说明中医药食同源的观念中,食物的重要地位。基于中医理论,食物之性有寒热温凉,配合自然界春夏秋冬四季气候温寒的变化来使用,可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这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养生的根本大法。 (一)春
最早提出春天养生之法的《黄帝内经》中有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也就是说,只要早睡早起,有了充分与高品质的睡眠,就是应付春困最简单的方法了,这也是使得身体顺应自然的变化。而春天体内的肝胆经脉会活跃旺盛,相对地就会影响到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就是春天应少吃酸味的东西,多吃甘味的食物,这样就可补养人体的脾胃之气,增进胃肠系统的健康。既然是肝胆经络活跃旺盛的时期,必然不能食用温热的补品,以免加重身体内热,而损伤人体正气。
最常见的春天养生果蔬有韭菜、梨、菠菜、洋葱、木瓜等。“春初早韭”与“秋末晚菘”,自古来就被人们并称为两大佳蔬,其中菘指大白菜,韭即韭菜。韭菜虽辛而温,却不像辣椒、生姜
那么刺激,吃后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保温的作用,可见其是非常符合“春夏养阳”的养生食品,但不宜多食,毕竟韭菜属较热性食物且不宜消化,食多可能导致阴虚火旺、消化不良。梨自古有“果宗”、“快果”等称呼,可见其在水果领域之中的重要性。梨可谓是咳嗽的特效药,具生津润燥、清痰降火的功效,可即使是百果之宗,同样也不可多食,与韭菜相反,梨属寒性食品,多食必损阳气。 (二)夏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天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对人来说,也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格外容易因为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加上五月梅雨季节,湿气渐重,此时个人体质如果不佳,便会造成伤津耗气、疲劳身倦的“伤暑”症状。伤暑时会感觉身体热热的,但不一定会有实际发烧、体温上升情况,还可能伴有口干唇燥、烦渴欲饮、大便干结、新烦闷乱等症状。如没有好好调理,一旦身体的代偿功能无法负荷时,就会耗伤人体的元气。当“伤津”转变成“伤气”时,人体就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呼吸不顺畅、甚至连讲话都是有气无力的现象。
由此可见夏天的养生水果重要着重于清热利湿,如苦瓜、黄瓜、西瓜、莲子等,都是一些性味甘寒、水分充足的果蔬,甘寒之性可清暑解热,蔬果的水分可补充在夏天从汗液中流失的水分。提到夏天,众人都不由想到清凉好吃的西瓜。西瓜是一种寒性的瓜果,可以利尿解热,中医书上就称誉西瓜为“天生白虎汤”。西瓜还能消除肾脏所引发的炎症,也能轻微地降低血压,对于高血压和心脏病人来说是很好的食品。 (三)秋
“秋三月,此谓荣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秋季的特色就是“燥气”,因此称之为“秋燥”。中医认为这些“燥症”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个人平时的身体虚弱、津液不足,加之人在这种气候转变的时候喜欢吃些温补的食品或煎炸类食物,结果引起“火气上升”而造成这些症状。“秋季燥,宜食麻以润其燥”,麻指的是芝麻,当然,实际养生中不只局限于吃芝麻,还有很多其他润肺生津、养阴润燥的食品。适合秋季养生的蔬果都是以“少辛增酸”为主,即少吃些辛辣食品,如葱、姜、蒜、辣椒、胡椒等,因为辛味会加盛肺气从而损伤肝脏功能。而多食酸味有入肝、保肝的效果,可抵御过盛肺气的侵入。
适宜秋天食用的果蔬有栗子、苹果、甘蔗、地瓜、枇杷等。栗子能养胃健脾、壮腰补肾、活血止血,苹果可清除肠胃湿热,甘蔗能滋养润燥,枇杷能清肺养颜乃至保护视力...... (四)冬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祛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天就是要养藏人体的阳气。因为冬天气候寒冷,阴气较旺,整个自然界处于一种阳盛阴衰的状态,基于中医“天人相应”的道理,在此阳气较衰少的时候,就必须保养、收养体内阳气。传统的观念中,冬令进补是有一定必要的,有些人肾阳虚衰、体力不足,冬天往往会手脚冰冷,甚至脸色发青,基于“祛寒就温”的理念,利用进补来养血益气、温阳补肾,的确是养收阳气很好的方法。就中医的观点,冬天进补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2cc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