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欢迎阅读!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亲身体验过的一段真实的感人故事。作者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和妈妈一路访问来到巴学园。小豆豆第一次见到校长时就喜欢上了他,觉得他很和蔼可亲,校长小林先生也觉得小豆豆很可爱。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的“怪怪”的小豆豆成了一个惹人喜爱的孩子,而且小豆豆还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长大了,小豆豆成了日本著名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还不是小豆豆,而是小林先生和巴学园。“让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的梦想,要比老师的计划大得多。”秉着这样的教育理念,小林老师创办了全新的学校“巴学园”。学校的大门是用矮矮的树枝做成的,教室也是用废弃的电车改装而成的,在这里,没有固定的课程表,每一节课都是按孩子们的喜好而决定上什么,孩子们可以上午完成作业,下午就可以去散步,游戏,还可以整天泡在图书室里,看自己喜欢的图书。老师清楚了解孩子的个性,因材施教。他们可以在大厅的地上画画,可以光着身子在游泳池里游泳,可以带着毛毯来大厅露营,可以爬上自己的小树,这些快乐的事情是兴趣的营养剂。单凭这些,孩子们的一天都是鲜活的,放学不愿离开这里,在家更想早早来到学校。
印象最深的是主人公小豆豆为了找到掉进便池里的漂亮钱包,把便池里的东西全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校长先生只是说了一句:“弄完以后,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在平时,校长最喜欢对小豆豆说的话是:“小豆豆,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从此,小豆豆相信了自己就是一个好孩子,变得更加自信,以至于冒险的帮助患有小儿麻痹的泰明,实现泰明的心愿,让他爬上自己的树,再现了小豆豆的善良与真诚。巴学园的所有老师,都去努力寻找孩子们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做到一视同仁,在巴学园里,所有的孩子们都学会了关心别人,在这里,没有歧视,没有嘲笑,有的只是平等与爱心,宽容与真诚,所有这一切,对孩子们的身体和心灵得到和谐的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我对本书有以下几点感悟: 1.平等的对话使得师生间交流更加流畅
在巴学园,和年龄没有关系。校长像对待大人一样,给予小学生平等的地位。小豆豆向校长借钱购买树皮时,校长只是说了:“是吗?既然你想要,那就去买吧!可得让老师也咬一口呦!”
2.正确的引导方法是培养孩子道德美的途径
小豆豆买了树皮后,给学校的每个孩子包括老师都咬了一遍,发现他们都没有生病,十分的开心。校长也鼓励小豆豆夸她好孩子,并为培养出这样心灵美的孩子感到庆幸。想培养孩子那种品质,就为孩子创造表现这种品质的环境,当孩子表现这种品质已成了习惯的时候,品质也就养成了。重视体验教育,反对说教,这是小林校长的成功,也是我们教育所应该追求的。
3.教育应该从小开始,要让孩子感到充满生气的教育,要尊重孩子心灵的一切
小林先生始终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相信学生鼓励学生,他不停的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这也许是我们现在所缺少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小林校长正是将这一理念深深的应用于他的巴学园。
从此书,我读到了一个儿童成长的旅程。这个旅程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来说,非常重要。作为教育者,可能无力去改变一些制度环境,但是我们能为孩子做的就是真正理解他们,以他们需要的方式来爱他们,正确的引导他们,为他们创造形成各种优良品质的环境。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1uu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