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隐形杀手”——慢阻肺》,欢迎阅读!

“隐形杀手”——慢阻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英文缩写为“COPD”,中文简称为“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存在的呼吸系统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可治疗的疾病,通常与暴露于有害颗粒和(或者)气体引起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相关。目前认为肺部及全身性慢性炎症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主要发病机制。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我国的发病情况及诊治现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该病目前为全球死亡率排第五,且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按照目前趋势预测,大约在2030年将上升至第三位。在我国,随着近年来空气污染的不断加重,再加上我国吸烟人群数量庞大,慢阻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慢阻肺已经成为除了高血压、糖尿病等之外的第三大常见疾病,40岁以上的人群当中,慢阻肺的患病率高达13.7%。也就是说,40岁以上平均每8个人中就有 一个是慢阻肺患者,全国总计慢阻肺患者接近一亿。
慢性阻塞性肺病通常起病隐匿,起初常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伴或不伴气喘,继而出现劳力性胸闷、气短,活动耐力下降。随着疾病不断进展,久而久之阻塞性肺气肿形成,常引起气胸、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呼吸衰竭、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等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危害身体健康、甚至致残、致死。慢阻肺诊断不足问题在国内外普均遍存在,主要是因为老百姓对慢阻肺知晓率低、重视程度不够以及肺功能检查率低导致。这一问题在老年人群中尤为明显,2014年我国一项来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调查结果显示,70岁以上人群对慢阻肺名称知晓率仅为8.1%,来自中国肺部健康研究结果表明,慢阻肺确诊患者中仅2.6%意识到自己的慢阻肺疾病状况,只有12.0%报告曾经接受过肺功能检查。可以预见,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慢阻肺患者数量和疾病负担将进一步上升。慢阻肺已经成为了严重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隐形杀手”。
二、从高危人群到早期识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受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下列危险因素:1、吸烟:吸烟是导致慢阻肺发病最为重要的因素,由于呼吸道纤毛变短,导致运动受限,使得呼吸道的清洁功能减弱,呼吸道的分泌物增多,导致支气管痉挛等情况发生。有研究数据证明胎儿、儿童等人群在接受二手烟或三手烟暴露后成年患慢阻肺几率明显升高。2、职业因素:很多慢阻肺的患者的工作环境中有大量粉尘,除此之外,其他长期接触化学物质的特殊职业者也是慢阻肺发生的高危人群。3、大气污染: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的加重,使得我们生活的空气质量逐渐变差,吸入的空气质量也越来越差,这些污染过的空气会造成支气管粘膜的损伤,久而久之导致呼气性气流受限情况的产生。吸烟是重要的发病因素,其造成呼吸道纤毛变短、不规则、运动受限,减弱呼吸道的清洁功能;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净化能力减弱;造成支气管痉挛、氧自由基增多等。4、生物燃料污染:生物燃料烟雾中包括有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未燃烧完全的碳氢化合物颗粒与多环有机化合物等有害成分。使用生物燃料烹饪可能是不吸烟妇女发生慢阻肺的重要原因。此外,生物燃料导致室内空气污染与吸烟在慢阻肺发病中具有协同作用。5感染:长期反复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等,都是导致慢阻肺进展以及加重的重要因素。6、年龄因素:中老年人由于年龄增加,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下降,导致呼吸道的防御能力下降,最终导致慢阻肺病情的进展和加重。7、营养因素:有数据证明,85%以上的慢阻肺患者都存在轻、中、重度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长期营养不良的患者,会导致机体处于一个长期缺氧的状态,最终影响呼吸肌的功能的,导致慢阻肺的发病率显著提高。8.遗传因素和肺发育不良:慢性阻塞性肺病具有遗传相关性,目前证据显示α1-抗胰蛋白酶缺乏与非吸烟者的肺气肿形成相关,同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气道高反应性也可能和遗传有关。另外肺结构发育不全也会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生。9、社会经济地位 有研究显示,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者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率较高,可能与不良生活环境、一般健康水平等有关。结合各版指南及专家共识,目前认为符合以下1个及以上特征的人群均属于慢阻肺的高危人群:1.年龄大于40岁2.吸烟或"二手烟、三手烟"污染。3.既往存在呼吸系统慢性疾病。4.有慢阻肺家族史。5.居住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尤其是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污染的地区。6.长期从事或接触工业粉尘、有毒有害化学气体、重金属颗粒等工作。7.婴幼儿时期反复患下呼吸道感染。8.存在生物燃料污染情况:不恰当烹饪环
境和取暖方式。9.胎儿时期肺发育不良。10.营养状况差,体重指数低。由此可见慢阻肺高危人群数量庞大,只要有上述危险因素,同时存在慢性咳嗽、气喘及活动耐力下降、呼吸不畅等不适,均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病可能。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行肺功能检查是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不可逆气流受限的客观指标,是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金标准,也是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功能分级的必要依据。所以对上述危险人群,建议常规行肺功能筛查。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和早期识别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是慢性阻塞性肺病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环。
三、慢阻肺的预防措施:
1戒烟:慢阻肺最重要的发病诱因就是吸烟,因此如果想要很好地控制慢阻肺的发作,戒烟是非常重要的。
2注意保暖:对于慢阻肺的患者,应该注意天气变化,注意添衣保暖,尤其要注意胸背部和腰背部的保暖,注意室内的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3适当运动、增强抵抗力: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慢阻肺的患者应该多休息,不运动。实际上这是错误的,慢阻肺患者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些锻炼,例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比较温和的运动都是可以的,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患者全身气血流畅,并且帮助患者增强体质,增加抵抗力。慢阻肺的患者在锻炼的时候,要注意选择时间,中午便是锻炼的最佳时机。此外,患者还可以提早接种流感疫苗,帮助患者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出现,有利于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的诱因。
4加强营养:慢阻肺病人很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因此在饮食中应注意补充优质蛋白以及营养,维生素也是不可或缺的。
小结:对于慢阻肺的患者,除了需要戒烟、增强体质、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等之外,尤其是注意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高危人群的肺功能筛查,做到尽早发现、尽早诊断、尽早给予临床干预,这对防治慢阻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1Td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