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采撷初中语文教材中山水游记的写作妙点》,欢迎阅读!

省级实验课题初中语文 积累教育第三届年会论文
板块积累与迁移训练
——采撷初中语文教材中山水游记的写作妙点
沙市艺术中学 周丽
明人张岱曾说:“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初中语文教材撷取了包含这三名记游高手在内的数篇山水游记,教师在执教时,将他们的妙点归纳起来,让学生学会板块积累,然后将积累的知识点进行能力迁移训练。
一、妙用词语与改写练习
准确运用词语能够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人们常说的“妙笔生花”也正是这个意思吧。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诸多山水游记都具备用语准确这一妙点。如:素湍绿潭(《三峡》),“素”写出了江水浪花与泡沫的形状和色彩,又使人想到水流如漂动的丝绢,“绿”写潭深水清之色,这些充分体现了用词的准确、凝练、贴切。又如: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始得西山宴游记》)在这里,高山用“上”,深林用“入”,回溪用“穷”,搭配十分准确,令人叫绝。
在学生的习作中,经常会发现搭配不当,用词不准确的败笔。教师利用学生已积累的范例,使学生认识到用词准确的重要性,并让他们对习作中的不妥之处进行修改。
(学生修改过程略)
二、妙用修辞格与仿写型写作训练
修辞格即修辞方式,是人们根据用词造句方面的特点对修辞手法进行的分类。在说话写作过程中,恰当的选择和运用修辞格,可以使语言表达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数篇山水游记简洁生动的文字中兼有骈文修辞精细的特点,我鼓励他们将此归纳出来,作为板块积累。他们的整理如下: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连用“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
小溪的特征形象的再现出来。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西湖》)这四个比喻句,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景色之美;同时这四个比喻构成排比句,使句式整齐而有韵律美。
另外,同学们发现袁宏道的山水游记惯用“以人喻物”的比喻方式,使景色之美变成美女之美。如: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艳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满井游记》)再则: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始得西山宴游记》)文中用头尾蝉联、上递下接的句式,活泼流利, 语意顺畅,趣味盎然地自画出一个自肆于山水之间的士大夫形象。 除此之外,山水游记还用了借代,对偶等修辞手法。
针对山水游记中妙用修辞格这一特点及其作用,我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仿写是写作基础训练的一种手段,它能使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题式:让学生以“青春”为题,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感悟。 学生习作之二:
青春时期的梦想是一串晶莹剔透的红葡萄,引诱着你贪婪的心;青春时期的梦想是一串随风打动的风铃,波动着你平静的心;青春时期的梦想是一串串美妙的音符,抚平着你孤寂的心;青春时期的天空是一块里程碑,上面雕镂着:“我的未来不是梦。”
仿写不是目的,仿写是为了创造。因此,老师布置的仿写对象和仿写的内容,既要有联系,又要有区别,这样就能使他们依靠主观能动性,调动积累,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三、 妙用多种感观感知与影视型写作训练
山水游记中善于用多种感官,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方面,把无形无味、无声无色的事物,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例如: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作者巧妙地借视觉感受,再现了三峡秋日叶落、水瘦山空的特点,借听觉再现了三峡猿啼空谷的凄厉,准确地表现了三峡秋日萧瑟、悲凉凄清的秋景特色。
通过上面的积累,学生明白: 要准确的描写景物,首先得认真观察,只有观察得细,才能写得具体。观察不仅只是看到而已,外界事物有形态、颜色、声音、
味道、性质等,这些要靠五官去感知,于是除视觉外,还有听觉、嗅觉、、触觉。视觉要善于察形色,听觉要善于知其音,嗅觉要善于辨气味,味觉要善于识酸甜,触觉要善于析冷暖。
然后,我学生进行影视型写作训练。影视型写作是一种新型的命题形式,它以美术、音乐语言独有的艺术美,陶冶学生的艺术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有较高的美育价值。
题式:以“走进春天”为题,用多种感官感知,写一篇记叙文。 学生习作之三:
走进春天,你会觉得春天的阳光是如此明丽,春天的小草顽强坚韧,田野里、石缝中,悬崖间、野火焚烧过的田埂上,一簇簇,一片片,一丛丛。春天的风和煦温柔,梳理着柳丝,揉拂着纤草,抚摸着小溪,荡漾出一串串绿色的音符
走进春天,你会倾听到春天的呼吸,是那样的自由与畅快。辽阔的天空,有了清澈透明的鸽哨;静寂的山林,有了啾啾婉转的鸣叫;碧野的田野,有了更加灵动的色调。煦日,默默地照耀,给万物染一身阳光的辉煌;野花,静静地开放,给春天洒一身温馨的芬芳。
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的韵律,是如此的活泼、奔放。白云飘悠,含羞地在湖面上照一下倩影,赶紧嬉笑着溜走。春风吹笑着,把春天带给沉默的小溪,恹恹的溪水开始在希望的原野上流淌,那叮叮咚咚的笑声,在天地间回响,也叩动着我那希冀已久的心房。
四、妙在情景交融与情境型写作训练
好的游记融注着作者的丰厚感情:或因初到其地,满目新奇而兴味亢奋,起了介绍之意,如袁宏道的《西湖游记二则》;或因景物奇特,情景交融而发诸笔端,如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或因凭吊怀古,生私古之情。总之,单纯的记只是风景画卷而已,一旦注入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情景相生,给人以风景外的体味。在《西湖游记二则》中,表面写西湖景色之美,实则以景现情,流露出作者游西湖时对迷人之景的珍爱之情,又如,《小石潭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突出了石潭境地的幽邃凄清、不可久居,含蓄表达了作者羁旅孤寂的心情。又如《满井游记》在作者笔下,“柳有人的感情,山有人的体态,水有人的情意”;而声色兼备,
形态各异的游者,更把这幅满井早春图点缀得生机无限;还有那“皆有喜气”的飞鸟游鱼,也成了作者的抒情对象。
学生积累了这些情景交融的写作方式后,我给他们安排了情境型的写作训练。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学生在构思时,有了切实的依据,不至于野马脱缰失去控制,而能从规定情境出发,通过合理的想象和推断,再现情境。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题式:在母亲的“镇压”之下,我的反抗意识增强,于是“义正词严”地历数母亲的不是„„请你写出这位母亲的表情及“我”的心情。
学生习作之四:母亲深深地吸了口气,又重重地呼了出来。她什么也没说,站起身,及着鞋去了厨房。我欣喜若狂,好象征服了整个世界,提起书包,快乐地奔向学校。草儿多青,叶儿多绿,阳光多明媚,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愉快地向同学们传授战胜母亲的经验。心中的喜悦还未消散,一片乌云飘来,遮住了灿烂的太阳,随着乌云一片又一片地增多,加厚,越来越黑,我的心情也一阵比一阵沉重。不久下起了雨,一会儿大一会儿小,直到放学也没停。风吹得树枝东摇西晃,冻得我瑟瑟发抖。眼睁睁地看着伙伴被家长接回了家,我四下张望,心里却很明白:母亲不会来的,我这样狠心,那么数落她,她一定生气了。只得一跺脚,冒雨冲回了家。
一路上,花草树木不再娇艳,一切都灰蒙蒙的。
积累是古文学习的重点,写作是对古文学习的深化。上述的师生互动,既有助于学生的复习,备战中考,又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此文章在2003年获市论文二等奖)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1Pw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