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三联考作文“善始而善终”辩论稿原题解析及优秀范文

2023-01-15 22:44:4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21高三联考作文“善始而善终”辩论稿原题解析及优秀范文》,欢迎阅读!
善终,联考,范文,高三,辩论
2021高三联考作文〃善始而善终"原题解析及优

范文

徵题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译文:没有谁不能有一个好的开始,可惜很少有能善终的。 材料二: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

译文:做事一直到结束都像开始驸羊谨慎,那么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了。 材料三: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 译文:开始做得好的有很多,但能够善终的很少。

古代先哲的智慧,至今依然熠熠生辉。小到为人处世,大到民族振兴,这些 智慧依然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文覚 ①角度自选,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 得抄袭、套作。

【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这是 道多则材料作文,首先要分析材料的性质是相同或相反,如果相同,就从同一 的角度立意,如果相反,首先提炼观点,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进行立意,最好是 对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辩证的分析,这样文章会显得深刻、全面,能够一分为二 的看问题。立意时首先抓住材料中的词语,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

审题:本题是多则材料作文共有三则材料,第一则材料强调"善终"的人 少;二则材料强调”慎终”者容易成功;第三则材料强调”善终”者少。材料 更突出”善终”的重要性,作文应综合三则材料来写,不宜断章取义。如果写论 述文,应抓住"""善终"两点,探讨二者与为人品质、事业追求以及民族 振兴等关系,表明自己的态度。观点要明确,价值观应积极向上可以针对材料 二中"则无败事"提出辩证观点,"成功不仅要依靠善始善终的谨慎与坚持, 还需要别的条件辅助”,但是不能脱离”善始善终”这一中心议题而另起炉灶。

参考立意:

1、善始而善终2、人生因善始善终而精彩3、不轻言放弃,方能善终

参考素材:

1、善始善终"一词,无非是包括两个意思,—个是要有个好的开始,再一 层意思是要


有一个好的结尾。好的开始,估计很多人都能做到””新官上任三把 ""三分钟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工作,新人往往工作t跟卖力 如果不卖力,估计离被炒也不远了;学习也是如此,往往开始容易,能坚持到底 就难说了。所以说。相对于好的开始,好的结尾是很难做到。”善始善终"一词 虽然忽略了 "过程",却巧妙的取"""",两个代表性的重要时间点, 其实从这一点上也很能反映出一个人做事的态度和品质。

2 楚汉争霸之初,汉军处于被动,屡吃败仗,刘邦被楚军追得丢盔弃甲狼

不堪。史书记载,汉军在一次奔逃中,刘邦为了自己逃命,甚至几次要把自己 的两个孩子推下车。他的老婆吕雉那时候也被项羽扣押,他的父亲刘太公也同样 落于敌手。势如此艰难,刘邦都没有放弃,始终坚捋与项羽作斗争,他联合多 方力量不断壮大自己,最终逆转获胜。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如果刘邦不坚持到 底而最先放弃,估计他在楚汉战争的初期就出局了吧?

3 俞敏洪曾被媒体评价为最具升值潜力的十大企业新星之一,20世纪影响

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一。作为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说,成功永远是人的一 种心态而不是做事本身;要做一个成功的人,就应该学会"做人像水,做事像山”。 具体来说,待人应该像水一般随和,而做事如同爬山,目标永远是山顶,要努力 —步一步地去,达到成功。在努力的过程中,奋斗的心态就是一种成功,而人 的一生中,成功是永远没有终点的。

4 张瀚在《松窗梦语》中那段记录的小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讲述

是张瀚初任御史时去参见都台长官王廷相,王廷相给他讲述了一个他的乘轿见 闻。据说他某一天乘轿进城办事时,不巧遇上了下雨。而其中有一个轿夫穿了新 鞋,他起初小心翼翼的循看干净的路面行走,后来轿夫一不小心踩进泥水坑里了 , 此后他就肆无忌惮的跑了起来,完全不顾惜自己的鞋子了。不得不说,王廷相很 细心,一件最普通不过的日常生活小事被他发现了其中的端倪。

结构示例:”善始而慎终” ”议论文文体。开篇简引材料,强调"善终”的 要性。正文部分采用正反论证结构,首先从反面列举项羽、唐玄宗和西方数学 家的实,论述不能善终的危害,然后正面论证善始而慎终的意义。结尾总结 题。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 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 进行分析。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 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 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 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1Is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