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大学语文教学的应用性

2022-08-13 01:57:4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注大学语文教学的应用性》,欢迎阅读!
应用性,语文,关注,教学,大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注大学语文教学应用

作者:莫云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3年第01

大学语文课程是中学语文课程的自然延伸,承载着提供必要的母语教育的功能,立足于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大学语文是大学层面的母语教育,是汉语学习的典范,是汉语交际写作、表达的基础。作为课程教育,其所选的篇章往往是母语的写作、运用的最佳典范。大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应用性仍然是它的本性。应用性不仅是语文工具性的具体体现,也是语文学科的本质。作为母语教育主阵地的大学语文课程应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承担起培养和提高学生母语交际、表达能力的任务。大学语文必须注重应用性,我们不仅要保持大语文原有的人文特色,还要立足于社会的现实需要,侧重提升大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然而就大学语文现阶段的整体教学思路来看,教师大多比较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弱化了工具性、应用性的训练。首先从教材的编写设计来看,大学语文教材比较常见的有三类:一类是按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文章体裁选编课文,意在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教材;一类是以家国情怀、亲和自然、社会人生、品格修养、亲情爱情等主题选编课文,意在对学生进人文精神或思想品德教育的教材;还有一类是对学生进行文化常识教育的教材。这些教材虽然各有优点,但大都没有针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在章节和思考练习的设计上也缺乏具体的措施。大多数教材的编写重阅读欣赏轻读写训练,而教师往往驾轻就熟,根据自己的专业所长和兴趣爱好,把大学语文课讲成文学欣赏课,更加偏离了大学语文工具性、应用性的特点,让大学语文变成无实效可言的无用之学

语文教育贵在运用,教学的得失成败往往体现在学生的应用能力上。大学语文课虽然能够通过阅读领略丰厚的历史史料、民俗风情、汉字文化,得到价值认同、精神趣味,智慧修养等方面的熏陶,但这并不代表大学语文就是人文素质审美教育课,因为,大学语文不论如何超越,都不能超越母语教育的定位,不能脱离它的工具性和应用性,不能忽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教学实践也已经证明,无论教师怎样给大学语文课戴上文化人文、审美的光环,这门课程终归因缺乏实用性,学而无用而不受学生欢迎。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课程束后应该把给学生的具体帮助落实下来,把能力培养具体落实到写作、表达能力的提高上,学习过语文课不见得成为文学家或写手,但最起码可以满足一般工作、生活中写作的需要。这样,这门课程才可以防止蹈空的毛病,也可以让母语教育的根本宗旨最终落到实处。 多年来的语文教学,我们感觉到传统的立足于文学赏析的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学生培养目标的需要。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关注大学语文课程应用性,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这个角度探索新方向。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关注语文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不仅是大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大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华东师范大学徐中玉教授提出大学语文由于课时等原因,难以迅速解决应用文学写作的困难,兼顾了会两方面都不落实,分开设立,可以各尽其力,这个建议固然很好,但实际情况是一般理工农医院校没有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门设立写作课,基本上靠36课时的大学语文来进行语文能力和素养的学习,所以如何利用大语文课培养学生的应用文体写作能力就成为当前大学语文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我们传统的以培养人文精神为宗旨,以文学鉴赏为主的教学中,我们的语文学习方式过于重视范文的理解阅读,学习重点总是放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上,而写作能力的提高绝非仅靠阅读欣赏文学作品就能实现的,提高写作能力需要必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训练。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大学语文教师应就地取材,深入挖掘教材资源,用课堂教学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用写作活动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如果适当考虑学生的就业和工作需求,在文学经典阅读中因势利导,导出写作能力的训练,在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上,引发其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会欣赏和化用文化精品,培养良好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习惯,学以致用,这可能给我们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找到一条具体清晰的路径。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困惑如何在文学经典阅读中学习写作,怎样使应用文写作训练与教材上哪些审美性很强的篇目对接?大学语文教学说到底还是要立足文本,不可能抛开教材,如果另起炉灶,重新选编教材,也破费周章,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打开思路,换个角度看经典。以徐中玉教授主编的《大学语文》(第九版)为例,其中所选《上枢密韩太尉书》、《张中丞传后叙》、《谏逐客书》、《谏太宗十思疏》等都是应用文写作的典范。这些文章文质兼美,应用性和审美性于一身,既可以让学生获得精神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应用写作的借鉴,了解某些应用文体写作的特点和要义。对于这些篇目,教师应充分考虑到人文性与工具性两方面的特点,既要把他们当做大家名篇来欣赏,又要就地取材,树立应用写作教学的意识,讲解这些文章在应用写作方面的可资借鉴之处。例如《上枢密韩太尉书》是十九岁的苏辙向朝廷重臣韩琦写的一封求职信,其文高蹈奇崛,巧妙地把干谒求进之事纳入文学活动的范围,显得高雅拔俗,让韩琦对这位初出茅庐的后生刮目相看。在讲解这篇千古名文时,除了它文学上的特点,如:由虚而实、层层推进的构思,顺笔与逆笔相济,顿挫跌宕的行文以及作文与养气的关系等文学性的因素外,还应进一步总结求职信的写作特点:第一,求职的内容、要点要和对方的趣味、需求相一致,对方欣赏的,需要的就是自己的长处。韩琦位高权重,他的文治武功极受时人称颂,绝非一般高官可比。苏辙投其所好,从养气谈起,立意高远,识见高超,其文已超越了一般干谒的范畴,而成为一篇很有见地的学术论文,这个新颖的亮相自然会引起对方的注意和好感,也恰如其分的显示了自己的才华和长处;第二,热情勇敢的推荐自己,把握良好的心态和准确的分寸。作为一封求职信,由于其功利主义的目的,容易写的空泛而庸俗。面对上级,既要适当的表现自己,也不能自视甚高,更不能卑颜屈色。从苏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适当地掌握一点技巧,自然得体的表现一下自我的学识和修养,侃侃而谈,尊重他人,重视自己,诚恳真挚,这些对于成功求职都是很重要的。第三,应用文贵在写的清楚明白,最忌冗长拖沓,把自己的诚意、意愿说清楚即可。苏辙的求职信文笔精炼,干净利落,只五、七百字,而其秀杰之气,溢于言表。求职是每个大学生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在现代日趋激烈的职场中,求职类文体的写作重要而实用,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一些写自荐求职类文章的特点和要义,为将来的工作需求做些积累。通过这样的教学讲解,古文经典就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凸显了其实用价值。

另外,大学语文教材中,其他一些非应用类的篇目也可以一文两讲,例如《岳阳楼记》,这篇文章除了给学生语言文字的熏陶和精神的滋养外,还有个用处,可以指导学生了解写文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思路:《岳阳楼记》先大力状写洞庭湖与湖映衬的山岳,两种景色,两种情怀。这两段迥异的描绘如双峰对峙,前后对照而突出末节,目的是为这末尾作映衬。作者从两种景色的描写引出一忧一喜两种心情,又从这种忧喜兴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阔大胸襟。从文章的结尾回看开头,前十句略等于小序,削去繁枝乱叶,然后抓住两种典型景色,兴起两种感情。要言不繁,重点突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的知道《岳阳楼记》的结构和手法,一是写文章发感慨要有所凭借;二是要删繁就简,讲究结构的完整性。这是写任何文章的基本规则。

在大学语文名篇赏析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追求文学的审美价值,更应把握其应用性,从现实出发,深化作品,古为今用。教师应设法让学生明白,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有应用价值的,都可以满足功利性的需求。如果通过教师的实际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这些内容的迫切性,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大学语文教学就可能找到突破的方向,大学语文才能具有长盛不衰的内在活力。否则,脱离开语文工具性、应用性的道路,就容易陷入为文而文,为赏析而赏析的泥古不化的误区,那么,大学语文课程恐怕真的会走向式微了。 参考文献:

[1]曹明升.大学语文教改要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J].理论界,2011,(01. [2]王春华.大学语文应当注重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9,(08.

[3]葛大汇,栾兆祥等.关于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几个问题[J].现代教学2012,(10. (莫云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065000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0y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