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情没有条理,怎么办

2022-10-22 06:39: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孩子做事情没有条理,怎么办》,欢迎阅读!
条理,事情,怎么办,孩子,没有
孩子做事情没有条理,怎么办?

/望舒鸟

妈妈看到女儿收拾的书架:随意地把书堆在一起,有的书躺着,有的书还展开着就被压在其他书的下面。

妈妈不由生气道:“你做事情有点秩序行不行?”

孩子却不以为然地说:“老妈,您今天怎么了?我一直是那么收拾的啊!妈妈说:“原来你还小,现在你已经是小学年级的学生了,何况你是女孩子,不细心怎么行!”

女儿撅起嘴:“这又不是什么大事,干吗那么认真。何况女孩子就一定要细心吗?我去找乐乐做功课了。”说完就背起书包扬长而去。

再看女儿的写字台——杂乱无章,水彩笔四处散落没有装进盒子里,而孩子一回来就说明天要用水彩笔。其实,孩子的马虎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以前妈妈总认为孩子还小,不用严格要求,有时候看孩子做事情没有条理,妈妈或者爸爸就主动帮孩子“弥补”了。可是现在孩子已经大了,还这么没有条理,这可怎么办?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无论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如果在小的时候没有被妈妈培养出秩序感和条理性,渐渐就会形成习惯,认为这些事情做成什么样都没有关系,或者认为这些事情和自己没有关系,反正有爸爸妈妈给他们收拾。 也有些妈妈们这样认为,这些事情只要不影响学习也就不必追究了。当妈妈意识到孩子的这种马虎会影响到孩子的生活、学习——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很少有人在生活上没有条理,学习上却认真仔细——进而开始严格要求孩子时,孩子当然会觉得无法理解,认为妈妈多此一举。

正是妈妈此前对孩子的溺爱让孩子与生活隔离,总是被动地接受安排,缺少对家庭、对生活的责任感。没有责任心的孩子就会对什么事情都敷衍了事。

请妈妈注意

纠正孩子的马虎应该从小开始

作为家长不要把孩子的马虎看得过重,以免由此而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碍。但是如果家长始终抱着“孩子聪明就够了,马虎一点不是大事”这样的认识,显然是错误的。在小学阶段,马虎的后果可能还不太明显,等到孩子上了初中,马虎就可能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升学考试

让孩子参与,才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孩子做事情很难赢得父母的信任,因为孩子终究是孩子,太小。孩子很小就有参与的热情,盛情难却时,爸爸妈妈也会让孩子做一些事情。可是父母总是居高临下地说好或者不好,并没有具体告诉孩子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应该怎样改进,从而错失了培养孩子条理性思维模式的最佳时期。逐渐地,孩子做事的热情消耗殆尽,这时妈妈再来要求孩子做事有条理、不马虎,孩子当然不愿接受。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想要孩子做事不马虎就应该让孩子参与实际事务,在此过程中家长再言传身教。妈妈也不必过于着急,从现在着手为时未晚,但此时需要孩子花费更多的时间甚至经历教训后才会再有收获。

男孩女孩同样都要学会细心

人们往往容易形成这样一种刻板印象:男孩子粗心一点没关系,女孩子要文文静静、细心耐心。就使得父母比较容易认可男孩子的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在对儿子的教育中相对地放松要求。而对女孩子,如果她粗心马虎,父母动辄就上纲上线,担心得不得了。其实,在一定的年龄段里,男孩女孩同样爱玩,他们的精力和体力都在增强,探索世界的兴趣也在增加,他们愿意尝试各种事情,让自己了解世界的同时更加了解自己。这个阶段的孩子很少会考虑到时间、注意力、轻重缓急等问题,也很难持久地做一件事,因为这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所以,父母要做的是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约束,无论是对男孩还是对女孩。

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1.孩子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有条理的。 解决方法:

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找一些孩子能够完成的事情让孩子来做,比如招待来访的客人、负责家里的资源回收、收拾屋子等。

在孩子要执行任务前,爸爸要和孩子进行讨论,比如招待客人的时候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才会让客人知道自己是个懂礼貌的乖孩子;收拾屋子应该先整理什么再整理什么,这样才能统筹利用时间将事情做好。 注意事项:

讨论后再做,孩子做事情就能有很好的效果。孩子很聪明,体会到按条理做事的好处,很快就能活学活用到其他事情上。

当孩子按照讨论好的顺序完成任务后,爸爸妈妈要对孩子进行适时地表扬。重点表扬孩子把事情做得井井有条。

2.孩子我行我素,不认为按条理做事情有必要。 解决方法:

润物细无声:妈妈观察孩子做事情的方式,提出小的可行的建议。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变孩子,这样也可以避免矛盾。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0cN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