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颂广播稿

2022-12-24 09:27: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亲情颂广播稿》,欢迎阅读!
广播稿,亲情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九中青春校园播送今天继续播音,今天是学习之家班班秀板块,我是高二6主持人周兰。

我们高二6班的主题是亲情颂〞

记得意大利的薄伽丘说过,友谊是一种最神圣的东西。我看不然,人世间最无私、最珍贵的莫过于亲情,亲情比友谊重要得多,而人的亲情更是与众不同。 大千世界,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样的事都会发生,但唯一不变的是亲情,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这不由得使我想起曾经读过的一篇文章,故事发生在大兴安岭的一次大火中,一只母鸟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把它们送到树下,压到自己的身子下面。虽然母鸟被活活烧死了,但它的孩子却活了下来。

在我们的周围,无处不表达着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都是以一种无私的情怀面对我们,他们情愿自己饿着,也要我们吃饱、穿暖。也许有人会说,我是孤儿,没有父母,哪来的亲情?可你小时候在孤儿院受到的资助,不也洋溢着亲情吗?因此,在很多人看来,亲情重如千钧。可如今有些人认为,亲情一文不值。我惊讶地发现,好多小孩越来越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果实了,往往只把父母当成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库。不管父母如何苦口婆心地唠叨,总是爱理不理的,好似与己无关。我邻居家的一个小孩,天天都会和父母发生矛盾,只有当自己被其他小朋友欺负了,才会想到父母。我还看过一本杂志,有位年过七旬的老人,竟然连自己孩子家的门都进不了,更别想在孩子家吃顿饭了。这些以前闻所未闻的事情,现在也好似司空见惯了。

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儒家学派曾经说过,百义孝为先;《读者》杂志也报道过,养育子女是世界上所有动物的本能,而只有人类才会懂得孝敬自己的父母。这种在万物中唯有我们人类才有的美德,难道也要放弃吗?也要从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消失吗?不,我们决不能放弃,我们要赞颂亲情!否那么,我们还有何颜面自称为万物之灵呢 感受亲情

摇呀摇,摇呀摇,摇到外婆桥……〞不知是谁轻轻哼了一句,把我从思绪中拉回。外婆桥,外婆桥,外婆一定又在把我瞧〞了。我的眼前仿佛又浮现出了她探着矮小的身子,站在高高的门槛上,踮脚倚门盼望的情景。此时,一股浓浓的亲情如春天那温暖的阳光,洒进我的心田,令我感到幸福无比。

我的外婆是个忠实的耶稣教徒。每天晚上,她总是早早地吃过饭,照例跪在硬梆梆的床上,领着我一起祈祷。因为当时我人还小,外婆怕我跪在太硬的床上吃不消,便找来一个棉花包给我垫上。外婆一辈子没上过学,但她祷告起来还真有一套,可以称得上是有条不紊〞。她每说完一句,我都得在最后添上一个阿们〞。我根本不懂它是什么意思,想必外婆也不会很清楚吧。只觉得和她一唱一和煞是有趣。


每天,她都会为儿女子孙们一个个地祈祷:希望这个健康平安,保佑那个一切顺利;当然也免不了许多赞美耶稣的话。然后便是唱歌,这些歌,外婆在平时也会时不时地哼上几句。很多时候,我跪着累了,便偷偷地向她瞥一眼,她仍然不折不扣地跪着。想起外婆多年患有腿病,真担忧外婆会撑不住。于是,我便问:外婆,您累吗?〞她吃力地撑起头:不许打叉,否那么会不灵的。〞我将信将疑地盯着她,她睁大眼睛,满是一副坚决虔诚的模样。我只好不再说话,无聊地盯着棉花包上发愣。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懂得了向耶稣祈祷这类全是迷信,根本不会有什么救世主的`保佑。于是,我开始向外婆宣传:这是一种迷信的做法,是极不科学的。她听了嘴巴扁扁,苍老的脸一提一提,浑浊的眼中似乎有了泪。看来她被触怒了。是呀,平时亲戚朋友们根本不信这一套,现在连我——这个从小一起陪她祈祷的人都开始疑心,疏远她了。她颤巍巍地说:谁说的?心诚的人是准能打动救世主的!〞

我不再与外婆争辩,也许她说得有道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吧。老人家并无恶意。祈祷成了她的抚慰,她的支柱,她的寄托!

回忆起这些,又想起前些天外婆特意托妈妈送来的棕子。那不时飘着的香味,让我潸然泪下。于是,我不由吟起一首诗: 外婆亲手做成的粽子, 穿越千里, 落在我的餐桌上; 一缕清香, 弥漫着亲情。 我翻开粽子, 看见熟香的米粒上, 闪动着亲人的企盼; 一股心酸,直呛心里。 我大口嚼着粽子, 两行热泪, 烫伤了一双手……

最后让我们在动听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播送《贝多芬的悲伤》,我们下期再见。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0bN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