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二外日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欢迎阅读!

大学二外日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摘要:本文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入手,简单分析了语言与文化的重要联系,从而指出文化意识的培养对于大学二外日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结合大学二外日语教学的现状和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在实际教学中具体可行的方法和途经。 关键词:日语教学 文化意识 交际能力 0 引言
21世纪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世纪。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形势下,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高校中开设的二外日语选修课就成了每学期初选课时同学们心目中的“香饽饽”。对于高校二外日语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运用日语知识及技能进行交际的能力,而这一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日语和日语交际中的日本文化的积累。 1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一个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的话题。从广义上来说,文化可以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从狭义上来说,文化即精神文化,它包括一个民族、社会的知识经验、价值规范、道德伦理、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语言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必须要适应不同语境、社会心理等,这样才能让交际成功完成。语言既是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建立在其社会文化基础之上,并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风土民俗内涵。认识这种背景和内涵,对于理解掌握一种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
我们在习得一门外语的过程中大多会有这样的体会,母语与所学外语之间既存在某些共同属性的同时,还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本民族文化与他民族文化的关系亦然。能够对不同的文化持有积极的态度,承认文化间存在的差异,并且在发现差异的过程中,更客观地把握各自的文化特征,从而实现不同文化背景间人与人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实现跨文化交际。这也正是外语教学所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如果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特征缺乏足够的认识,即使外语学得再好也难以正确运用。所以在大学二外日语教学中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 2 文化意识对二外日语教学的重要性
多年来,由于社会和一些院校用国际日语能力考试的过级通过率来衡量学生日语水平的高低,使日语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能力考试上。大学的二外日语教学更是由于课时少、内容多,而把授课内容压缩成了枯燥乏味、单纯的语言技巧的学习。在二外日语的选课学生中,因为对日本的动漫、流行音乐、电影电视剧等感兴趣而选择学习日语的为数众多。这本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初衷,但当他们发现日语课上永远是背不完的生词和句型、学不明白的语法、做不完的各级能力考试题时,美好的初衷可能就要开始变质了。最终,教师和学生都陷入了一种疲惫不堪又无可奈何的境地。如果二外日语教师能够试着在教学中导入日本文化背景知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但能提高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开拓文化视野、提高他们熟练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这样对于学生掌握和运用好日语知识应该是非常有帮助的。 3 在二外日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3.1 大学二外日语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但应
该熟谙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有广博的学识、深厚的底蕴和高尚的情操。这当然是一种理想。但也应该是我们每一位高校教师努力的方向。在二外日语教学中,很少有独立开设日本文化课的。因此,使学生熟练运用日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日语课堂教学中渗透日本文化知识。这就要求二外日语教师必须具有现代化的教学思想、熟悉中日两国文化,要随时注意流行的日语学刊、流行语、外来语等,不断了解日本的社会文化变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例如,通过每年的流行语就可以对当年的日本社会有所了解。如「茶髪」在某种程度上就反映了日本人审美标准的变化;「ストレス」说明了日本社会竞争的激烈;「五体不満足」的流行反映出日本人对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的羡慕和赏识。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语言形式是否正确,还要注意语言运用是否得当。教师在二外日语教学中导入日本文化时,应该立场客观、正确引导、不能随意褒贬。
3.2 改进教学方法,使语言教学丰富生动。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历史悠远,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用“同根同源”、“一脉相承”这样的词语来形容也并不为过。日本的假名文字就是在中国汉字的基础上不段发展演变得来的。在日语词汇的教学中,为了增加学生对这些日语词汇的感性认识,可以用图片、实物来说明,并且讲解词汇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也可以使得枯燥的词汇被生动的记忆下来,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教师对于词汇的讲解不仅要侧重词语本身意思,而且要注意词语的文化伴随意义。例如,日本人都非常喜欢每年三四月份盛开的樱花,它是日本的国花,如果不是特指,日语中的「花」指的就是樱花。在日本人眼中还把樱花比作人生。樱花的花期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却开得多姿多彩,轰轰烈烈。日本人认为人应该像樱花那样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又如讲到日语中「きれい」这个词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日本人对于美的理解,「きれい」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为“美丽、漂亮、好看”,二为“洁净、干净”。这说明,日本人是很爱干净的民族,他们把洁净与美丽等同看待,认为只有洁净的东西才可能是美丽的,而美丽的东西则一定是洁净的。又如,「あなた」属第二人称代词。在口语交际中,一般很少用于第二人称,常常是婚后妻子称呼丈夫时用的词汇。因此,词汇教学不仅要讲解词语本身的意义,还应加入这些文化成分,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和领会日语的词汇意义,运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另外,在二外日语课堂上除了完成基本的语言学习之外,还应为交际提供充分的时间、恰当的环境和实践的机会。同时,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互联网、视频录像、报刊杂志等,探索立体化教学之路。 3.3 关注学生的课后学习,引导学生在课外多看一些关于日本文化的书籍杂志等。在讲授课文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文化背景知识,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课后也应注意引导学生多阅读文学作品,尤其是介绍中日文化对比的著作。多观看日本的影视剧、学唱经典的日文歌曲等,留心积累日本文化方面的知识。
文学作品是了解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性、心理状态、文化特点、风土人情和社会关系等最为生动丰富的教材。文学作品不仅包括诗歌、散文和小说,还应包括时事杂谈等。在课外多读一些这样的作品,可以帮助学生直接了解日本社会的文化底蕴、风俗习惯、当前的社会动态和社会关系。因此,学习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外读物的阅读理解能力。
3.4 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大学二外日语教学只靠课堂上的短短几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要大量组织课外教学活动。如:聘请外教举办日语专题讲座、开办日语角、和日本留学生互助学习、开展日
语演讲比赛、编演日本短剧等,制造日语学习的人为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到相关文化知识并从这些具体形式中得到更深刻的理解。还可以通过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作简短的自我介绍等小报告,或模拟生活场景自编对话练习、演小品等一系列的交际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听、说等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4 结语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从这个意义出发,将外语教学看作是跨文化教育的一个环节更恰当一些。而在教学中引入文化意识对提高大学二外日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和实际应用能力都有着非常积极重要的作用。在大学二外日语教学中,应加强对日语语言与日本文化的探讨,并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语言同时,有意识地学习一些必要的日本文化,从而清除跨文化交际上的障碍。二外日语教师还应该结合日本文化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悉心钻研,一定可以创造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得日本文化得以渗透。事实证明,对日本文化了解得越多,日语的使用就越准确,阅读理解能力就越强,与日本人的交流也就越顺利。 参考文献
[1]王秀文.日本语言与跨文化交际[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2]刘凤娟.二外日语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J].2008(3). [3]石田敏子.日本语教授法[M].大修馆书店,1998.
[4]李宁.日语教学与其文化背景[J].交通高校研究.2002(1).
[5]高宝红.交际化外语教学中的文化认知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8).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0V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