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社会实践报告

2023-04-06 10:4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近代史社会实践报告》,欢迎阅读!
近代史,社会实践,报告
1历史介绍

高邮之所以名为“高邮”是有缘由的:于公元前223 年在此筑置

邮亭,故名,别称奏邮。汉元狩五年()建县,迄今己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县以上城市中唯一以“邮” 命名的城市。早在13世纪,世界著名.波罗就赞誉“城市很大,很繁荣”

时建,属。北宋至清代初期,历置高邮军、承州、高邮路、高邮

府、,领辖过高邮、、三县,为扬淮间繁华之地。乾隆年间改为散州。民国初年废州为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邮、三县交界地区几经调整。1991年高邮。同学总问我高邮市县级市吗?其实我也不太清楚,只知道她曾经是一个县,不管市或县,她都是富饶而美丽的。



2:风土人情

高邮民风淳朴,穿梭在古老的巷子之间,抚摸着一块块的青砖,

仿佛听到岁月的风声,回到古老的时代,那高高的牌坊上有着怎样的故事,那幽静的鼓楼里曾今该是怎样的热闹,清净的庙宇经历过怎样的沧桑......仿佛高邮像一册让人充满好奇的古书,惹得人想细细品读,幻想憧憬着下一个神奇的篇章。高邮多为汉人居住,当然,回族人民也占据一部分,所以大部分的民风习俗多为汉人的。江南的水乡赋予了高邮人婉约而又刚毅,善良而又明辨是非的性格。老的巷子里,头发花白的老婆婆戴着老花镜拨弄着针线,跟乡里乡亲细数着一生的是非,细说着儿女的不易,一双双千针万线的千层底包含了老人浓浓的爱。

都说北方人性格豪爽,南方人性格婉约,而我们高邮人的似乎

是二者的中和,豪爽而非粗犷,婉约却不粘腻。如果你饶有兴趣的来到菜场,坐在角落里择菜的大妈会热情的向你推荐她自家菜园里种的菜,沾着露水,新鲜而营养,如果价格合适,你买了一些后,在你打算离开的时候她还会塞给你一些其他的蔬菜,她会说:自甘种滴,不想赚多少钱。这个水乡小城用她的一切影响着一代一代的高邮人,赋予着人们这样的热情。



3.名胜古迹

高邮,名内有“邮”自然使人联想“邮票”“邮寄”,是的古老

的高邮曾是全国通信的一个重要中转站,至今仍有驿站存在,驿站名为“盂城驿”盂城驿开设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位于江苏省高邮市南门大街东,是明代遗


留下来的一处驿传建筑。盂城驿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盂,古代盛饮食、水等的园口。盂城,高邮的别称,取意于宋代词人秦少游描写家乡“吾乡如覆盂”的诗句,盂城驿故而得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盂城驿是高邮“一轴一带五区”旅游规划的重要节点,是彰显高邮古、文、邮、水旅游特色的重要景区,也是高邮旅游对外推介的一块金字招牌。我曾去游览过盂城驿,古老的马厩,房屋,以及盂城驿的制高点“鼓楼”。扶着楼梯的扶手顺阶而上,楼阁的二楼便是鼓的所在,拍拍鼓面,听着咚咚的鼓声,思绪便飘往了那些个古老年代。

除了“盂城驿”“文游台”就不得不提了。江苏高邮文游台,始建于北

宋太平兴国年间976年)原为东岳行宫,(也有资料记载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现存建筑大部为嘉庆十九年重建)。据《高邮州志》载:“宋苏轼过高邮,与寓贤 王巩、郡人孙觉、秦观载酒论文于此。时郡守以群贤毕集,颜日文游台”。自宋以来,此处名胜一直吸引四方文人学士前来访古拜贤。现今高邮早已高楼林立,传说当年“文游台”是高邮的制高点,登上文游台可以看见高邮西湖上的点点白帆。



4,名人介绍

高邮有名人吗?有,他有名,只是你不知道他是高邮的。秦观便是其中

之一。秦观又名秦少游,秦观,北宋中后期著名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熙宁十一年(1078)作《黄楼赋》,苏轼赞他“有屈宋之才”。元丰七年(1084)秦观自编诗文集十卷后,苏轼为之作书向王安石推荐,王安石称他“有鲍、谢清新之致” 因秦观屡得名师指点,又常与同道切磋,兼之天赋才情,所以他的文学成就灿然可观。当然被后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与苏小妹的故事,虽然历史研究表明这不是事实,但阻挡不了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啊。

近代高邮也有有位名人不得不提,他就是汪曾祺,也许一些人还是不了

解他的,但经历过高考的人都应该看过他的文章《侯银匠》吧,其他我就不说了。



5,特产美味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0RF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