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孩子天生就是个创造者

2022-09-01 16:54: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育儿知识】孩子天生就是个创造者》,欢迎阅读!
育儿知识,创造者,天生,孩子,就是
育儿知识】孩子天生就是个创造者

幼儿

教育方面,有些人提倡“不犯错误”的原则,认为孩子没有错,不应该盲目批评。同时,一些人认为,孩子的创造力往往体现在错误和破坏上。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在他小时候,一次把母亲刚买回家的金表给摆弄坏了。母亲看到孩子搞破坏,就狠狠地揍了陶行知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老师。陶行知的老师听了这件事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陶行知的母亲很不理解,老师对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后来,老师给母亲找到了一个补救的方法,让母亲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修表匠的身边,亲自看一看金表的内部结构,修表匠是怎么把金表修理好的。这件事让陶行知先生终生难忘。

多多想自己做眼镜。那天,父亲为他准备了很多材料,母亲把一副太阳镜放在桌子上供他参考。折叠、绘画和装饰的每一步都做得很好。他只是在切割工作上遇到了一些问题。他把眼镜光滑的边缘割得参差不齐。他的父亲嘲笑他的作品,多多看起来很不高兴。 妈妈正想过去帮他,只见多多歪着脑袋略微想了一下,随即将眼镜拿起,非常投入的将眼镜边剪成了锯齿状,原本规规矩矩的作品让他搞得面目全非。

过了一会儿,多多高兴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看,我做了一副太阳镜。”母亲仔细地看了看。他的眼镜真的很像太阳,有红色的装饰色和锯齿状的光线。整部作品都很独特,而且出人意料。他的妈妈拍了拍他的小脑袋说:“多多真聪明。你做了最好的小眼镜。”

第二天,妈妈和多多把他的“眼镜”带到了幼儿园。老师评价说,在孩子们参照模型制作眼镜的活动中,多多是第一个打破常规模式,大胆想象,制作出与众不同的眼镜的小朋友。

因此,老师在评价游戏中表扬了多多,并把他的作品放在课堂上的作业展示板上。第二天,第三天,许多孩子开始关注这件独特的作品,并制作了更多款式的眼镜、蝴蝶、云、彩虹。。。丰富了生产活动。从那时起,多多就迷上了艺术活动,他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我们知道,创造力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大人们却常常为发现不了孩子的创造力而担忧,实际上,孩子的创造力往往出现于我们的意料之外,尤其是在他们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孩子的想象总是比成人新奇、随意,能够打破常规。当我们对他们的成果做出及时而肯定的评价时,他们的创造性就会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创造出成人难以想象的事物。


就像多多做的眼镜一样,我们不能用积极的思维来看待他做的眼镜。然而,多多大胆打破了按模型版制作眼镜的常规,制作出了我们成年人无法想象的独特作品“太阳镜”。 所以,我们说在一些问题上,做父母的头脑里要少些条条框框,不要总是说“看你做的像什么呀?”“哪有你这么做的?”“你看清老师是怎么做的吗?”“我看你这是瞎

做!”之类嘲笑的话。仔细想一想,孩子的“错误”再大,又能“错”到哪里去呢?并且,许多意想不到的创造就常常发生在“错误”之中。

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完美是他们努力追求的目标,但母亲们需要告诉孩子,完美不等于起点和终点的完全重合,也不等于从头到尾的“正确”。如果你能注意拓宽你的思维,你就能“找到另一种方式”去发现和创造惊人的美,即使它看起来并不完美。

多多的表妹晶晶认真地在画向日葵。收笔的时候,不小心把起点的线头丢在了画好的圆盘里,破坏了画面的完美。

“那么,我能做什么呢?”晶晶拿着她的画自言自语。

瞧着她,妈妈感觉她是要将画纸翻面了。想着的功夫,她果然将纸翻了过去。“晶晶,为什么不接着画了,不是挺好吗?”

晶晶小声对妈妈说:“妈妈,我想重画一幅。”她看起来很不高兴。 妈妈拿过她手中的画看了看,“别着急,咱们看看能不能想出个好办法?” “我还能做什么?我擦不掉它。” “是吗?那咱就不擦,继续画行不行?” “好吗?”晶晶抬头看着她的母亲。

妈妈用手在盘面上比划着,将她那个多出的线头顺势沿伸了一下,成为盘面上的横线,笑着对她说“这样行不行?”

“……嘿,太好了。我一点也看不到线的尽头。”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带着一丝惊讶的神情。她把画纸拿在母亲手里,迅速纠正了那次“失败”。

妈妈拍拍她的小脑袋说:“这样多好啊,动动脑子,向日葵就会开花的。” 晶晶的行为代表了许多孩子的想法。在他们看来,“完美”从头到尾都是正确的。一旦出现偏差,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放弃,重新开始。面对这种情况,母亲们不能简单地给出正面或负面的评价,而应该采取激励和引导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让她们在仔细观察的过程中自己找到补救办法。不要轻易放弃,扩展他们的想法,尝试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学习灵活的思维方式,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指导,晶晶懂得了“另辟蹊径”的道理。后来在绘画海底世界的活动中,妈妈发现她将一个没有画好的小水泡变化成了一只神气活现的小蝌蚪。晶晶的进步,让妈妈对她更有了信心。

有一天,李大姐家的观赏鱼都“殉道”。全家人找了很长时间的原因。原来李姐的儿子多多把牛奶倒进了鱼缸里。李大姐气得抱着儿子要审问。她太害怕了,于是使劲往父亲的怀里钻。

多多的爸爸劝开了李姐,悄悄地问他:“多多,你为什么要往鱼缸里倒牛奶呢?” “你们大人不是都说牛奶是最有营养的吗?孩子们可以通过喝更多的牛奶健康成长! 我想让咱们家的鱼也长得棒一点,所以就把自己的牛奶分给他们喝了。”多多小声音地告诉爸爸。

听了多多的话,李姐姐立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迅速抱住多多说:“是妈妈冤枉了你。”

多多的爸爸笑着说:“你看看,儿子多有想象力啊,为了让咱家的鱼长得更棒一些,多多都舍得把自己的牛奶分给鱼喝呢……”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096.html

相关推荐